如何看待粉圈文化中的“贖罪式追星”?我們最近看到最多的一個偶像粉絲,用各種偶像的名義與人撕,吵架,應援。最后連累偶像,讓偶像名聲受損后,一些自稱理智粉絲又號召大家買買買,贖罪式追星。贖罪式追星是什么意思?“其實這個詞,就是專門幫助自己的喜歡的明星贖罪的!簡單點說,就是某偶像粉絲發(fā)明出來的一個迷惑眾人的詞匯。讓大家覺得全網(wǎng)黑他的,,所以大家都要贖罪,為偶像贖罪?!钡H罪式追星,正在毀了你的偶像!你知道嗎?
那個被粉絲親手捧上神壇的偶像,又被他們親手“毀”了。
提起現(xiàn)在最火的藝人,大概都會想起xz。
每一條和xz有關的話題,都能引起廣泛討論。
5月10日晚十一點,一條#xz 我不需要應援#話題就出現(xiàn)在了熱搜榜單。
事件起因是,某幼兒園老師因為帶領學生為偶像應援,被歷史研究院敲警鐘。
而這個被應援的偶像,正是xz本人。
xz隨即微博稱,希望粉絲們過好自己的生活,自己“不需要應援”。
這是xz第一次強硬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
卻并不是他第一次為粉絲的不恰當舉動發(fā)聲。
4月25日,xz單曲《光點》發(fā)布,銷量過億,列入歷史單曲銷量榜前三。
一項載入史冊的成就,卻因為粉絲被要求“強制消費”,成為了許多大V點名批評的對象。
5月6日,xz接受視頻采訪。
圍繞這段漫長時間里的風波,進行“道歉”。
他在采訪中說,自己和粉絲不是上下級關系,沒有辦法進行“管理”,但會身體力行地引導。
可是,采訪后不到一月,在被官媒點名批評之后,他在微博告誡粉絲自己“不需要應援”。
遺憾的是,這遲到的發(fā)聲,網(wǎng)友并不買賬。
知乎上,關于“不需要應援”的言論,點贊最高的評論是:
“火燒到何炅老師那,得罪人了,他道歉了。
官媒齊轉(zhuǎn)發(fā),火燒到自己屁股了,他發(fā)聲了?!?/p>
有人說,xz,再也翻不了身了。
也有人說,攤上這樣的粉絲,肖戰(zhàn)也是倒霉。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粉絲和偶像的關系,讓雙方都感到“不適”。
粉絲為了將偶像送上流量頂峰,必須不斷付出超出自己能力的時間、精力、金錢。
偶像要為了迎合粉絲的需求,必須扮演自己的人設,迎合“市場”的需求。
很多時候,連偶像自己都分不清,粉絲們愛的,到底是他這個人,還是他們自己所營造出來的“假象”。
01
“完美嬰兒+完美受害者”?
南方plus在一篇文章中,將這種偶像稱為“完美嬰兒+完美受害者”。
文章里提到,這樣的偶像往往滿足“無腦無思想無力量”的標簽,能夠激發(fā)粉絲無限的拯救欲望。
這類偶像,往往自身缺乏過硬的實力,也沒有強勢的背景。
從出道到爆紅,全靠粉絲“愛的發(fā)電”。
“哥哥只有我們”就是這類偶像的粉絲們最常用的口號。
新單曲《光點》發(fā)布時,有言論表示,xz負面新聞纏身,被質(zhì)疑商業(yè)價值。
結果,粉絲不僅沒有流失,反而更加狂熱。
“要想沖出重圍,就要沖銷量”。
“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不買算什么粉絲!”。
偶像本身實力與地位的不匹配,因此只能向粉絲展示的“無力量”、“失助”—— “沒有你們,我什么都不是”,在滿足粉絲的成就感、拯救欲的同時,也在鞏固自己的流量地位。
一味的索取,不可能贏得粉絲長久的喜愛。
在粉絲的“幫助”下走上神壇的偶像,自然也需要“回報”粉絲。
他們要努力滿足粉絲對自己的期待,扮演著粉絲心儀的角色、他們不可以戀愛、一切有可能和他們產(chǎn)生緋聞的異性都必須遠離、他們要滿足粉絲心中的期盼、連被湊成的cp也不能隨意“褻瀆”。
粉絲和偶像之間由此形成了一種“依賴共生”的關系。
正如xz所說,他和粉絲并不存在“管理”,他們彼此依賴,又因為這種依賴的超脫現(xiàn)實性而沒有協(xié)商的可能。
一方不斷付出,仍然覺得不夠。
一方不斷滿足粉絲期待,也因此失去發(fā)聲的可能。
偶像不能擁有與粉絲相斥的觀點與表達。
他們需要掩藏真實的自己,迎合粉絲的“設定”,成為一個只存在粉絲幻想中的“無腦無思想”的人。
xz,恰好迎合了粉絲心中這種“完美嬰兒”的設定。
他從設計轉(zhuǎn)行演藝,沒有任何背景和基礎;
他很少在公開場合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或直白的言論,留給了粉絲足夠的自我發(fā)揮余地和幻想;
他從未駁斥粉絲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角色及幻想,給予粉絲需求全盤接納的感受。
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完美受害者”。
粉絲全網(wǎng)舉報導致某網(wǎng)站被墻事件,將禍水引到了正主xz身上。
代言被屠、路人緣觀感下降、網(wǎng)絡上鋪天蓋地都是xz的黑料與負面評價。
除了沉默,xz什么也沒有做。
在部分引起了這場戰(zhàn)爭的粉絲眼中,“哥哥”是最無辜的人,也是因為自己,才承受了這么多壓力與不公平。
為了“彌補”,他們必須付出更多。
想盡辦法購買代言、用盡一切途徑為哥哥應援、做一切努力為哥哥打榜助力。
偶像是失去自己便無法在娛樂圈立足的“完美嬰兒”,是失去了自己保護和支持就只能任人揉捏的“完美受害者”。
于是,粉絲便成了“為愛發(fā)電”、“傾盡全力”、“一切都為了哥哥”的盲目追逐者。
“能做的都做吧,為了我們,他承擔了太多?!?/p>
盲目的付出和追逐之下,粉絲做出更多“愛”的舉措。
偶像在這種愛的裹挾下,也逐漸看不清自己。
02
偶像失聲,是依賴共生關系的必然結果
《烏合之眾》一書中,作者對群體的研究發(fā)現(xiàn),“群體的見證可以大錯特錯,它經(jīng)常只是某個人的幻覺,通過傳染機制催眠了所有人。”
被粉絲捧上神壇的偶像,早已不是xz本人。
而是在群體催眠之下,粉絲共同構建的理想對象。
“他們真實的生活其實對我們來說根本不重要。我們感興趣的只是傳說中的偉人的樣子。深入人心的是英雄的神話,從來不是真實的英雄。”
讓粉絲們感興趣的,也從來不是真正的偶像。
可為了成為這樣的偶像,為了維持粉絲這種幻想,他們不得不任由粉絲將一切本不屬于自己的特質(zhì)強加到自己身上。
不分享自己生活的日常細節(jié)、不發(fā)表屬于自己的強硬態(tài)度和言論、不向外展示自己的真實面貌、全面接納粉絲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標簽。
偶像失聲,不過是這樣的一種互相依存的狀態(tài)下的必然結果。
偶像為了迎合粉絲的需求而生,粉絲擁有了完美的幻想對象,這本是這種狀態(tài)之下的理想平衡。
不幸的是,偶像從來不是“故事任由后人書寫”的偉人,他們鮮活又生動地存在這個世界上,一舉一動都有可能隨時超脫粉絲的“掌控”。
喜怒哀樂、行差踏錯都是難免。
尤其是當這種關系的存在影響了第三方,從而在第三方的強迫之下不得不打破這種平衡時。
分歧、矛盾、沖突,就會自然產(chǎn)生。
在xz與粉絲的關系之中,因為網(wǎng)站被屠而發(fā)起反抗的小眾群體、因為孩子追星影響正常學習生活的家長與教師、因教師群體盲目追星而憤慨的大眾與官方,就是這樣強勢出現(xiàn)的第三方群體。
他們像一把利劍,狠狠地刺穿了這種虛假的平衡。
粉絲追逐的是符合自己幻想的偶像,究其根本卻只是他們自己理想中的影子。
偶像迎合的,是愿意為這種虛假買單的粉絲,終究不是他自己本身。
就像xz在一次采訪中說的,“爆紅遮住了他們的眼睛。”
粉絲看不見真實的偶像,偶像也看不見真實的自己。
這是xz最怕的,可也正在發(fā)生。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8447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4637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5673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02251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2860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