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記憶力下降,反應力衰退,難道是老了嗎?也許并不是,可能是職場焦慮作祟,是職場焦慮引發(fā)的記憶力下降反應力衰退,提到焦慮,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一種負面情緒,其實焦慮也有可能成為動力,在焦慮的情況下你會想要更加認真的去完成你的任務,一旦你完成了你的情緒就會得到釋放,讓你感受自己的價值。
適當的焦慮,可以成為一種助推器,我們在焦慮的情緒下,會想盡方法,整合資源去完成目標,一旦目標完成以后,不但可以消除焦慮緊張的情緒,還可以讓我們享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感,但如果過度焦慮或焦慮被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會是一種精神折磨了,被焦慮困擾的人,就好像感覺到自己頭上被懸著一把劍,不知什么時候就會掉下來插死自己,所以這部分人會非常緊張,惶恐,時刻處于神經緊繃的狀態(tài)下。此時,我們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擔心頭上那把“隱性之劍”上,我們無力去顧及手頭的工作,我們也沒有心思再跟同事做溝通交流,我們更沒有余力跟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寒暄。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越焦慮,越難完成工作任務;越焦慮,越差的人際關系。最終,焦慮會讓你丟掉工作,失去朋友,你的家人也會不理解為什么你會變成這樣。
為什么焦慮的人,會讓自己走到這么糟糕的地步呢?
瑞典精神病學專家安德斯.漢森在著作《大腦健身房》中有給出解釋: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器官叫做“杏仁核”。被焦慮所困擾的人,他們的杏仁核會比常人更活躍。這就是問題所在。杏仁核是負責向大腦發(fā)送危險警報的崗哨。正常人在遇到緊急事件或危機時,杏仁核會警鈴大作,讓我們趕緊做出大腦應對,保護自己的安全與利益。但焦慮的人,他們的杏仁核會過于活躍,超出了正常工作的范圍。這也就代表著,他們大腦里的危險警報器,無時無刻不再發(fā)出刺耳的警鈴聲。
當你擁有一份干了十幾年枯燥的工作之后,相信你的心情會越來越差,每天都有想要勵志的沖動,一成不變的生活讓自己莫名的煩躁,看見自己日益圓滾的肚子,發(fā)際線明顯的提高,讓自己更加焦慮,工作沒有盼頭,身材也走樣,媳婦也沒著落,父母的年級大了,想要抱孫子的心情更重,不去上班,又拿什么生活,怎么賺錢呢,現在該如何走出中年危機呢,讓自己一夜無眠,第二天還是的頹廢的去上班,這時候你的大腦警報器一直在鳴笛,正常人感覺到這些也只是會嘆氣而已,現在卻讓你煎熬到無法入睡。
那么如果我們可以如何減輕,直至擺脫過于沉重的焦慮感呢?
一、允許自己去設想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人生錯綜復雜。保險推銷就很好地抓住了這個點,打出了經典的推銷語: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焦慮的人,看到這句話,首先聯想到的意外會是傷害性事件。例如:車禍、火災等。
但在這里,我們所指的方法是:允許自己聯想到更多。
“意外”是否僅僅指的是傷害性事件呢?
意外中獎、意外獲得繼承、意外收獲獎勵等,這些也都是意外。為何不允許自己也聯想到這些意外呢?
就像上邊說道,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每天都想著辭職。但又不敢辭職,因為在焦慮情緒的影響下,他只會想到一旦自己辭職之后,就變成了失業(yè)青年。沒有了一切經濟來源,無力養(yǎng)活自己,更別提找媳婦了。
其實如果允許自己設想更多的話,也可以想象是否自己能夠跳槽?幾十年的工作經驗,能否轉化為他找新工作的籌碼呢?
人生充滿著變化與挑戰(zhàn),如果我們一味害怕變化,那么我們會為此承擔更大的風險與沮喪。
所以,不如迎接變化,甚至早一步為變化做好準備。
二、增加我們的社交行為
我們在編輯朋友圈內容時,都會對于發(fā)送的內容做斟酌。文字想要編輯的優(yōu)美,傳情;圖片要美化的朦朧,有意境,這是為什么?
我們小時候寫給自己的日記,都沒有那么用心,為何長大后對于這些發(fā)在朋友圈,給別人看的內容,這么在意?
原因就在于:這是一種社交行為。
日記,只是你與自己內心世界交流的一種途徑。但朋友圈卻是你展示信息給他人的一種社交方式。
在這種社交行為中,我們都會存在期盼。在發(fā)了朋友圈之后,我們會期待有更多人給我們點贊,寫評論。如果點贊數與評論數都挺多的話,這可以讓我們的內心獲得愉悅感與滿足感,降低焦慮感。
這種愉悅感覺來源于我們大腦分泌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
當我們在社交中獲得被接納、被贊賞時,大腦就會分泌獎勵物質多巴胺。這也是為什么青少年會這么著迷于網絡交友的原因了。
同時,美食也能夠讓大腦分泌出多巴胺。例如巧克力的香甜與絲滑的口感,入口就能改善你的心情。
所以,邀請同事與領導一起用餐,或贈送給對方有品位的零食,會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三、選擇自己能接受的運動項目
運動,不但能塑身,還能使我們的大腦產生受益。瑞典精神病學專家安德斯.漢森通過實驗發(fā)現:運動可以增加我們腦細胞的數量與活力,從而增進我們的記憶力與專注力。
而記憶力與專注力對于職場人士而言,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倘若我們的記性衰退,我們也無法很好地專注與我們的工作,那么恐怕我們會被登記到下一批部門想要淘汰的人員名單上。
意大利50歲企業(yè)家:Gianluca Vacchi,不論工作多忙,壓力多大,堅持運動。現在的他,有身材、有頭腦、有財富,妥妥的霸道總裁了。
歲月并沒有打敗他,反而是他向歲月證明了自己的成功與精彩。
所以,每當我們被焦慮感侵襲時,我們可以從大腦想法的拓展、社交行為獲益與運動這三種方式中,選擇對自己最有效的方法進行應用。也讓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成就明日更有生活品質的自己。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44652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1415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2492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607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344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