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問題解答 - 心理咨詢常見誤區(qū)
作者:ARitaOfPsych 2020-11-18 10:34:04 心理百科

十分感謝各位朋友們在上一篇中對我的提問,其中很多問題我認為都很值得詳細的探討。

同時也有一些朋友,他們提的問題也很好,也涉及了很多有趣的話題,但是我回答不了他們的問題。原因并不是因為我不會,如果是我不會的概念,我可以去學,然而這些朋友的問題,就算學再多我也無法回應。正好這些問題也代表了一些朋友對心理咨詢這一領域的誤區(qū),所以我決定首先來講一講,為什么我回答不了這些問題。

1. 是心理學家不是禪師,憑借一句話的描述可參不透真理。

有一些朋友在問我問題的時候,期待的是我對某人某個行為的解讀,最好15字之內,指出問題的核心然后告訴當事人應該怎么做。然而我根本不認識當事人,不知道他平時是怎樣的狀態(tài),也不知道行為發(fā)生當時的狀況,所以無法從這個人的單一行為上推斷得出任何結論。

我們先說為什么要知道當事人平時的狀態(tài):美劇Lie to me雖然夸大了行為解讀這一能力,但是卻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事實:要想解讀某人某一行為是否有特殊意義,必須要先知道這個人行為的基線(baseline),然后將此行為與平時的行為作比較才可以。比如你跟我描述,說你喜歡的男生抱了你一下,問我他是不是喜歡你,這我可真不知道。有些人喜歡擁抱,甚至我認識個白人大姐,平時特別喜歡擁抱亞洲人,男的女的都非要抱一下。那這個時候,我就必須要看他平時對其他亞洲女性的表現,也就是他的基線,才能做個大致的判斷。

當然,確實有一些行為會與某些特殊思想掛扣,比如說人們在說謊時會下意識做一些可疑的小動作,但同樣,我們也需要基線才能對這些動作做出判斷。我的貓越來越胖,我想知道是誰背著我偷偷喂我的貓,我找到了能夠接觸我的貓的人:鄰居bob大爺。我并不了解鄰居bob大爺,只遠遠地看過兩眼。我知道人說謊的時候會有不自然的肢體語言,比如會緊張,會四處瞎摸,于是我把他叫來詢問并且觀察。我發(fā)現鄰居bob大爺一直在摸膝蓋,并且說話哆哆嗦嗦,于是我認為兇手就是bob大爺。然而我不知道的是,bob大爺有風濕,只要坐著就要揉膝蓋,并且bob大爺是個非常焦慮的人,平時干什么都哆哆嗦嗦。由于缺乏對bob大爺的了解,我做出了錯誤的判斷,禁止善良的bob大爺再來看我的貓。

我們有些朋友要問了,可是福爾摩斯看一眼就能讀懂這個人行為的基線了呀,就能知道他是不是風濕,有沒有焦慮了呀。

問題解答 - 心理咨詢常見誤區(qū)

朋友,你看我是福爾摩斯嗎,不是,不讀,不會。

另外,要做對于行為的判斷,需要考慮當時的情況。確實,我知道一些思想與一些行為傾向之間有固定聯系,但是這只是行為傾向,傾向懂不懂。環(huán)境太復雜了,太多事情可以影響行為了,光知道傾向是沒用的。我傾向于吃蛋糕,但是我蛋糕扣地上了/我有糖尿病/我媽說再吃蛋糕就打死我/沒錢,這些原因都有可能讓我現在的行為=不吃蛋糕。

所以在不知道這個人行為基線和當時狀況的時候,想要做出準確判斷是非常難的,心理學家都是一群矯情墨跡又認真的人,拿不準的時候就一定會說拿不準,所以看了我這么一段解釋之后還想要15字以內果斷又充滿智慧的答案的話,可以試試找算命的,他會告訴你,“你要去爭取”。

一句話不看版:我這兒不分析個體行為。

2. 向我咨詢,但是你真的信任我嗎

給大家講個故事。

春天的時候我在心理醫(yī)生那給他整理病人檔案,其實就是醫(yī)生在一邊念他的筆記,我在這邊聽寫進電腦。其中有一位女性患者,聲稱自己有焦慮癥,無法工作,并且最近越來越嚴重,連門都出不去。

我心想,這可真慘,但是錄著錄著,我就發(fā)現有什么事情不對。

這位女性對自己的描述,實在是太完美了。她非常有錢,人也善良,經常幫助家人朋友;家人也都相當健康,七姑八大姨都無病史;她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對工作竭心盡力,所以上司同時也特別敬佩她;她的小孩在國外讀醫(yī)學院,前途一片光明。她說她是個聰明人,所有事情都在她的控制之下,從來沒犯過錯,一身正氣,根本無所畏懼。

她找醫(yī)生就是想解決她沒來由的焦慮,就解決就行,不用知道為什么。

先不說全家都一點病沒有,一個人敢聲稱自己從沒犯過錯還無所畏懼,這就已經很不正常了,何況還“所有事都在控制之下”,這已經不是普通的自信了。跟醫(yī)生談了三四回,這位女性簡直一點破綻都沒有,掩飾了自己所有的問題。

這就屬于防御性非常強的患者,讓人根本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讓心理醫(yī)生無計可施。

我為什么講這個故事呢?我不是說你必須在心理醫(yī)生面前把自己描述得特別慘,一句好話都不能留給自己,我是想說,如果患者選擇不相信醫(yī)生,不說實話,那么很可能導致治療無法有任何進展。

一般來說,心理咨詢不會一上來直接開始解決問題或者制定方案。在頭幾回見面時,心理醫(yī)生會著重培養(yǎng)與患者的親密感以及信任感,讓患者能夠交代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比如是否涉及酗酒,賭博,吸毒,家暴,或者有認知障礙。

然而這很難,因為這等于讓患者自己承認自己是個自控能力差的傻逼,但是這些行為很大一部分決定了心理醫(yī)生要怎么制定治療方案。比如酗酒,這會導致患者時常不清醒,無法執(zhí)行醫(yī)生的治療方案,并且酒精會跟一些藥物產生反應,在生理方面惡化病情,同時,酗酒也會造成親朋好友的疏遠,導致患者缺乏社會支持,所以如果不先了解并且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心理醫(yī)生根本無法制定方案。

這個時候,如果患者防御性非常強,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不足,那么心理醫(yī)生會優(yōu)先執(zhí)行"first do no harm"(首先,不造成傷害),選擇非常非常謹慎而收效甚微的方法(甚至有些會選擇不作為)。

所以向我提問題的一部分讀者朋友,非常感謝你們詳細的描述,但是你們真的相信我嗎?愿意在我面前承認自己是個自控能力差的傻逼嗎?如果做不到完全信任,那么我完全不可能根據這些不完整的,有誤導性的信息給出任何建議。

最后,我沒有執(zhí)照,我不推薦大家信任我,也不推薦大家信任其他沒有執(zhí)照的人。

一句話不看版:做不了咨詢

我之前寫文章的時候,有人說你們這些說科學的,每次講東西都模模糊糊,話不說滿,不敢下定論,一點都不果斷,要你何用。這話我就不愛聽了,這人說這話,那是因為他不覺得研究成果會直接應用在他身上。要是科學家都特果斷,一研究出個什么東西,都不深刻討論就趕緊用一句話概括然后發(fā)表應用,這樣就好了嗎?我新研發(fā)個疫苗,治蠢,我特果斷,我根本不需要臨床試驗,直接扎他他能干嗎。

弄科學的這幫人也不想模模糊糊啊,大家都想特果斷的得出宇宙真理,但是哪有那么容易,這世間變量太多了,需要考慮的因素也太多了。

科學是啥,本質上其實就是探究真理的一種精神,就是一種“我們發(fā)現好像A導致B,但是真的是A導致B嗎?A在任何情況下都導致B嗎”的磨磨唧唧的精神。

所以寫科普真的特別累,既要表現一堆磨磨唧唧的辯證研究成果,還要注意文章是不是有趣,是不是簡單明了,最后還要被人罵說不知道寫了一堆什么屁。相比之下帶節(jié)奏的謠言就簡單多了,一句話,一個公式就能解決問題,吃了我的瓜,忘了那個他,無比果斷,并且認知負荷極低,令人印象深刻,比不了,比不了。

要是我的科普沒人看了,我就去寫小廣告,編起故事來我老高興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最新測試

  • 依賴型人格障礙MBTI恐懼癥傾訴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叛逆心理健康測試自愈能力情商測試愛丁堡心理醫(yī)生哈利波特抑郁癥回避型人格源碼桃花運職場心理人際關系女人心理咨詢師焦慮癥潔癖外貌焦慮心理學家自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