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動力,做什么事情都感到無意義,即便一天什么事情都不做也感到疲憊,這些感覺你有過嗎?
這是非常常見的狀態(tài),如果深入覺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感覺的產(chǎn)生是因為我們正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非常正常,但自己總有一種感覺,就是不得不去做。這些事情不是源自內心的渴望和意愿,而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愿望和要求。
其實,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它具有一種功能,就是在那個當下維護了我跟他人的關系。
很多孩子去上學的時候,并不是自己想去的,而是害怕父母的訓斥和責備,為了滿足父母的愿望,他們不得不去完成上學這個任務。原本學習與孩子之間是二元關系,但當家長要求孩子去學習的時候,就轉變成“你要為我們的關系付出一個行為”,于是學習、孩子、家長就變成了三元關系,很復雜。
孩子學習不再是單純地為了探索和滿足自己的求知欲,而是通過學習滿足父母的愿望。
這種行為一時片刻還可以,但作為有情感、思維和頭腦的獨立的個體,沒有人能不斷地滿足另外一個人的需求和渴望,時間久了就會非常容易出現(xiàn)被迫和厭煩的感覺。
有些家長來到咨詢室會問:老師,你看我們家的孩子為什么沒有學習的動力呢?這時我會跟家長一起探索:學習究竟是家長的事還是孩子的事?學習動力的重要性就在于,孩子跟學習之間形成的是二元關系還是三元關系。當孩子的行為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渴望和需求,學習就變成了一項任務。
還有些高知父母,學歷非常高,由于掌握的學習方法和知識很多,所以非常容易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家長需要把學習歸還到孩子自己身上,這樣他們的學習動力才會變強,從而不斷地探索新的世界。
還有一種典型的行為特征就是拖延。當我們去做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就會拖延。好像身上同時有兩個人,一個人拼命往東,一個人拼命往西,往東的力量和往西的力量是均衡的,兩種對應的力量不斷撕扯,只能導致這個人停在原地不動。很多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在最后一刻才完成,如果跟自己的內在進行鏈接就會發(fā)現(xiàn),原因就在這里。
拖延不是毛病,當我們拖延時,不要急于把自己固定在有毛病和缺陷、不夠好的位置。但是,固定在那個位置上也是有功能的,因為自己最起碼可以有一個位置,盡管這個位置叫做不夠好的人。當你把自己固定在這個位置時,就會緩解一些焦慮,但這種焦慮的緩解也只是暫時的。
如果我們一直固定在這個位置,就會失去與自己的連接。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適應世界的基礎上發(fā)展自己。如果你不停地固定自己,在感受自己的內心時就會受到阻礙,沒辦法真正接受自己。
那么,我們該怎樣處理內在矛盾的部分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把不愿意做的事情常態(tài)化。你要清楚你自己做的所有事情,到底是為誰而做。
有一位男士陷入了抑郁狀態(tài)。他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家里條件不太好,父母沒有正式工作,風吹日曬地在外面做生意。10年前當他進入這個單位的時候父母非常高興,認為兒子進入大型國企工作非常體面,工資又高,也很穩(wěn)定,以后的生活也有保障,而且風不吹、日不曬,感覺在親戚面前非常有面子。來訪者說,看到父母如此高興,自己也非常高興。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來訪者跟工作之間的關系變成了為父母而工作的三元關系。10年過去了,父母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親戚中自己的孩子不再顯得那么優(yōu)秀了,那些沒有進入國企工作的親戚的孩子開始在其他崗位上做出成績,還有一些親戚的孩子成功地自主創(chuàng)業(yè),都生活得不錯。從收入和發(fā)展來看,有些甚至比自己的兒子還要好一些。
如果你現(xiàn)在所做的事情經(jīng)常讓你感到委屈和強烈的付出感,那么你就要跟自己的內在連接,因為你所在的位置和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被別人占據(jù)了——這個人可能是你的父母、親人、朋友或其他人,以致讓你沒有獨立的自主選擇性。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命充滿動力,就需要做出很多努力,最原初也是最重要的努力,就是想清楚為誰而做、為何而做。
有人覺得自己為身邊的人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對方卻不感激、尊重和重視自己,內心有非常強烈的不被理解的感覺,甚至是怨恨的感覺,認為對方辜負了自己,對自己不夠好。其實,如果你能有更多的覺察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是在內心里埋怨自己。當我們開始覺察的時候,事情就會有轉機,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自知,把原因推到對方身上,認為完全是對方的責任。
很多人做事情在更深層的部分并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是源于別人的期待。如果這個期待很高,就會讓你感到無力和不切實際。比如,家長對孩子有一個特別高的期待,就是希望他長大后可以到聯(lián)合國工作,孩子從小特別辛苦,也特別努力,但還是無法觸及家長期待的高度。他經(jīng)常很疲憊,而且一臉茫然和抑郁。這就是活在別人期待里的典型。別人給你一個期待,你就要去滿足和實現(xiàn),如果實現(xiàn)不了,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而責怪自己。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0206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1014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2808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5384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351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