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認為自己是說話直的人,都是沒有共情能力的人
作者:孫平 2020-12-20 17:02:11 人際心理

在咨詢和分析中,來訪者經常會談及一種人,對自己的傷害較深。

基于最近的素材累積越來越多,終于想提筆來描述一下這種人。與其說是這種人,不如說是這種行為。

親子關系,親密關系,朋友關系,同事關系中,傷人比較深的人,有很多把自己形容為“耿直”、“直爽”、“說話直”的人。

我首先要在這里做一個區(qū)分。

(1). 在我的生活和臨床經驗中,遇到過為數(shù)不多的,真正的耿直之人。這些人,或者朋友、親人,他們對你是有共情能力的。他們一定程度上知道你的感受,在乎你的感受,也可以設身處地想到:如果自己對你說了什么之后,你將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但他們還是選擇要說——因為他們真心為你好,他們知道如果不說一些話,不做一些事,你將會受到某種更大的損害。

所以他們冒著影響你當下情緒的風險,也要把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感受、見解說出來。并且他們說出來之后,也不會立即帶著高人的feel馬上離開;他們會留下,傾聽你的反饋,繼續(xù)溝通。

這是耿直,這種朋友,是諍友。這種朋友,人生得有幾位,實為大大的幸事。

(2). 但不幸的是,在我越來越多的來訪者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另一種經常自詡為“耿直”的人。他們的“耿直”或者“直接”,卻不基于此。

他們耿直的原因,乃基于他們極低的,對他人的共情能力。

在仔細的梳理中,我又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共情能力,又分為以下幾個層級:

A層級:處在A層級的人,是對他人內心世界和感受,敏銳力最低之人。他們自己的感受系統(tǒng),有可能本來就比較numb, 因為對自己情緒極不敏感,所以也無法設身處地去感知他人的情緒。所以這些人好像真的不知道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會傷人。

B層級:處在B層級的人,對他人的感受,敏銳力稍好。但是這個層級的人,可能有較強的強迫傾向。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做會焦慮;自己想說的話,不說更會焦慮......他們一定程度上知道自己的言行會傷人,但是他們控制不住自己還是要說要做。因為他們要借此平鎮(zhèn)自己的焦慮。

這個層級的人,有的時候會被別人冠之以“耿直”;有時自己也會樂于使用這個詞兒來形容自己。

C層級:處在C層級的人,對他人的感受敏銳程度其實相當不錯。但是這個層級的人,是比較自戀的人。他們可以感受到別人的感受——但前提是別人的感受與自己相關,而且對自己要是積極的,正面的。

一旦別人對自己有正面、積極,尤其是崇拜的感受,他們會非常敏銳地接收到。

認為自己是說話直的人,都是沒有共情能力的人

但若別人對自己有負面的感受,他們的自戀性防御,會把這種負面感受斥之為“不識好歹”、“不懂事”、“沒有社會經驗”、“腦子進水”、“好心當成驢肝肺”......

C層級的自戀人士,是最喜歡自詡為“耿直"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某些言行會傷人,但是因為別人的負面感受在自己的世界中既不合理,又顯愚蠢,因此他們通常不會care.

所以他們說話、做事直接傷了你,你如果抗議。那么他們的操作就是兩步:1. 把自己詡為”耿直“。2. 把你的負面體驗歸為愚蠢,或者不懂事。

下面我會給一些例子。

以親子關系、親密關系情境為例。

A層級

A層級的父親,因為工作忙碌,情感體驗也受限,長期無法和兒子溝通,也無力溝通。

青春期的兒子經常跟母親吵架。

有一次,母親被兒子氣到了,去找A層級的父親抱怨。

接著被煩到的A父親找到兒子,告訴他:在這個家里,你必須得尊重你的母親。我不管你怎么想的。對母親大聲說話就是不對,我不允許。

但實際上,兒子和母親吵架的原因,是因為母親頻繁翻看自己的日記和私人物品,而且強力干涉自己的擇友。

兒子感到非常委屈,但是因為知道父親無法溝通,也不會理解自己,所以把委屈咽下。

在這個case中,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家庭結構本身存在問題。因為父親無法進行情感交流,所以他的妻子體驗到到是夫妻間的情感荒漠;

所以,這位妻子只能通過和孩子之間的“過度聯(lián)接”來填補自己情感世界的空無。

而孩子長到了青春期,自然會反抗和母親的過度聯(lián)接,建立自己的生活空間——這是青少年的成長性需要。

拋開這些家庭系統(tǒng)問題不談,這個父親在工作中,在家庭中,在朋友中都以”耿直“著稱。但他的”耿直“是建立在對他人情感共情力幾乎為零的基礎之上。他對兒子說的話,對兒子的主觀情緒完全沒有詢問和顧及——這不但不會平息母子爭執(zhí),只會讓兒子更加有沖動離開這個無法溝通的家庭系統(tǒng)。

這是A層級的例子。

B層級:

B層級的母親,做事非常認真,對人對事追求完美。在單位和朋友間都有”直爽“的稱號,她自己也會時不時跟別人表示自己是個“直性子”,話說多了你別生氣。

她有一定的共情能力。但是如果她的標準不被達到,她會非常焦慮。

她的女兒已經成年。

B母親晚上十二點鐘洗完了衣服,但是涼臺在女兒房間那邊。所以她一定要敲開女兒門,去曬衣服,哪怕女兒抗議自己要睡覺。再晚她要完成自己的“儀式”,平鎮(zhèn)焦慮。

女兒談了一個對象,但是不久對象和女兒吹了,B層級母親感覺不對勁,詢問女兒為什么吹了,女兒說對象是個渣男。

母親回應:“你不要老說這個渣男,那個渣男。你看你自己不會做家務,花錢也大手大腳,到現(xiàn)在為止沒車沒房,你說哪個男的會看得上你?”

說完之后,附加一句:“你不要覺得我說得難聽啊,我說話就是直,忠言逆耳!”

在這個case中,B層級的母親能夠感知到女兒情緒不對,進而詢問她原因。她有基礎共情能力。

但是在女兒把事情講給她聽以后,她自己對女兒沒達到自己標準的焦慮(會做家務、能存錢、有固定資產),超過了對女兒失戀后失落和憤怒情緒的共情能力。

所以她的潛意識焦慮,“逼迫”她說出了極傷害女兒自尊,甚至可說是在傷口上撒鹽的話。

而B層級母親,事后可以躲在“忠言逆耳”,“我說話就是直”,“你還不要不愛聽”這些正義的辭藻背后。出于給女兒“上課”,“為你好”的好心,把自己對女兒沒達到自己標準的焦慮,借著這個事兒一股腦表達出來。

在這個case當中,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點。比如說,B母親沒有和女兒心理上分化,母親沒有把女兒當做一個不同于自己的,有自己生活方式和生活標準的,失戀后自己已經會有很多情緒煩擾,不應該被火上澆油的——個體。

拋開這些因素不談。B母親以直爽之名,嚴重地傷害了自己女兒的自尊心。只會讓女兒在將來的戀愛中,更加沒有自信。

C層級

C層級的丈夫,是一個在事業(yè)上小有成就的男性。

隨著事業(yè)的蒸蒸日上,C丈夫的妻子在和先生協(xié)商后,選擇成為全職家庭主婦。兩人育有一個學齡前的孩子。

幾年下來C丈夫覺得自己的工作極為辛苦,而妻子卻除了操持家務/教育孩子之外,在其他方面統(tǒng)統(tǒng)幫不到自己。

C丈夫的工作壓力在增大以后,會對妻子發(fā)火,并輕言相向。妻子對此表示抗議,覺得自己帶孩子,起碼在這個階段也是一項事業(yè),為什么會被你如此輕視?

C的回應:“你得了吧,就算你以前工作,你賺的錢有我多嗎?

“而且?guī)Ш⒆佑心敲措y嗎?我有時候不也幫你帶嗎?”

“再說了,你以前辭職不也是因為你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頸,做不下去了,又加上懷了孩子才辭職的嗎?說白了,你只能帶孩子,這你還有什么好說的?你的這點辛苦跟我有什么可比?”

做過全職太太,不說全職,甚至做過媽媽的女人,都知道這些話有多mean,有多么傷及女人尊嚴,多么讓人不堪。

但是無論妻子怎么痛苦,怎么表達自己受到了侮辱,C丈夫都覺得自己只是“點出了事情的本質”,“自己只是看得透”,你不接受是因為“你沒我通透”......

在這個case中,C丈夫看似具備非常“高強”的揣度妻子行為背后意義的能力,但這種揣度能力,完全是為自己的自戀服務的。

當妻子對他的言論表示屈辱和痛苦以后,他自動用“你看不透”、“你就繼續(xù)自我欺騙吧”等評價,隔離了妻子對自己的負面感受和評價。

但長此以往,他很可能要為自己的“直爽”和“通透”附上婚姻破裂的代價。因為沒有哪個人受得了這種“直”——它華麗的忽略掉了一個母親在養(yǎng)育新生兒孩子過程中“一口仙氣兒吊著”、“一個整覺都沒得睡”、“24小時都要回應孩子身體和心理需要”的極度辛苦;

忽略掉了一個女人的職業(yè)生涯被生育所打斷的無奈;

忽略掉了用人單位對懷孕女性的的各類隱性和顯性歧視;

忽略掉了一個用心的母親,為一個家庭所節(jié)省的、所創(chuàng)造的大量有形和無形的財富

總結:

在我看到的自詡為“直爽”、”耿直“、”我這人說話直“的人士之中,可能80%落在ABC三個層級之中。

但是我在此想再次做出區(qū)分:中文語境中的”耿直“,指的是“堅貞而正直”。

如果一個人無有“人同此心”之基礎共情能力,不能愛人之愛,惡人之惡,ta何來的正直之說?

所以一個真正耿直的人,不是一個對他人好惡,他人情緒無知無覺,或者即便有知覺也不認為重要的人。

ta關切對方,在對他人的情緒有知覺,且重視的情況下,依然選擇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并且在說出之后,繼續(xù)溝通,聽取反饋,以求澄清。絕不是帶著某種高人一等的蜜汁自戀,說完之后一笑而去。留著受傷的你在風中凌著亂......

但以ABC三層級為代表的自詡耿直之人,他們的耿直卻是建立在對對方情緒無知無覺、忽略、甚至鄙視的基礎之上。這樣的耿直,這樣的直爽,這樣的“我說話直你別介意啊”——實際上是把沒文化當個性;把缺陷當美德。

但是最后,我想強調:我指出這個現(xiàn)象,并不是為了攻擊一些人。我認為,我們中的每個人,包括我自己,也會有掉落在ABC三級中的時刻。

我針對的是這種行為,我不爽的是這種明明是自己缺少敏感和反思,傷害了別人,卻還冠之以美名,洋洋自得之行為。

然這篇文章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想告訴我們的來訪,或者那些不是心理咨詢來訪者,卻也受過此類傷害的人:這不是你的錯。

人們可以打著“直爽”“為你好”的旗號,行評價、攻擊、羞辱之實——因此有時候你也會為此感到困惑——這是不是我的問題?

但我想告訴你:相信你自己的感覺——當你感到羞辱、痛苦、委屈、不平、憤恨的時候,無論別人再怎么說自己直,再怎么說我是為你好,你都可以說一句:

“你說的話再正確,再直,再為我好,但如果你說話的過程不懂得尊重我的感受,不懂得尊重我這個人,那么就請你別說!”

再簡單粗暴一點:“不會好好說話,那你丫就閉嘴!”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 情緒管理社會心理學原生家庭女人心理存在主義依賴型人格障礙愛丁堡抑郁癥負面情緒恐懼心理智商正念外貌焦慮潔癖咨詢師MBTI社交恐懼癥邊緣性人格障礙社交恐懼癥心理測評系統(tǒng)綠帽戀母情結樹洞桃花運親子關系心理測試自閉癥男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