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刑事責任年齡相關規(guī)定作出調整。
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等犯罪,將不再是刑事“免責人群”。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調整,是因為近年來犯罪出現(xiàn)低齡化趨勢,而最近兩年社會影響較大的兩個犯罪案例更是引起社會對刑責年齡的不滿。
2020年4月14日,郎溪12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
2019年10月20日,大連發(fā)生一起涉未成年人惡性案件:10歲女童小琪遇害,加害人是同小區(qū)13歲男孩蔡某某。
除此之外,校園霸凌事件日趨增多,很多未成年人心智已趨向成熟,甚至在犯罪之前就熟知自己身為未成年人可以免于刑罰,所以,刑責年齡的下調符合廣大民心。
但是,刑罰并不是目的,任何時候懲罰都只是最后一條防線。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才是處罰的意義所在。
這意味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重視必須提上每個家庭和學校的日程了!
1、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鍵點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huán)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
根據(jù)我國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青少年心理健康應該表現(xiàn)為下面六個方面:
一、智力發(fā)育正常,即個體智力發(fā)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
二、穩(wěn)定的情緒,盡管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但不會持續(xù)長久;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理解他人,學習他人長處,友善、寬容地與人相處;
五、穩(wěn)定、協(xié)調的個性,能對自己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進行有效控制和調節(jié);
六、熱愛生活,能充分發(fā)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2、如何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困擾?
兒童的天性是真實和透明的,所以當孩子們有煩惱困惑的時候,如果他們還信任父母,他們自然會在你面前提出求助——可能是提問題、鬧情緒、提要求等等直接的方式。
當兒童躲避、偽裝和冷漠甚至是離家不歸的時候,說明孩子的心理困擾問題已經(jīng)積累到很深的程度了。
而往往是這個時候,家長沒有辦法才開始尋求專業(yè)的幫助,這個時候才開始反省和改善,雖然學習和成長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但是已經(jīng)造成了隔閡和傷害了,修復破損和從開始就積極建設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和效果。
有個事實是: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無論怎么做都是為了孩子好。然而每一個成年人的早期心理創(chuàng)傷幾乎全部來自“愛自己”的父母,導致成年以后的各種心理、人格問題甚至心理障礙。父母們口口聲聲的“為孩子好”從客觀效果來看,真的是為了他們好嗎?
所以,你如果想知道孩子的困惑,就多去關注孩子的感受,從這個關鍵點入手。
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有一句經(jīng)典的話可以作為父母的言行指南:“愛TA,使TA成為TA 自己”,需要家長們時時刻刻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到這一點。
3、如何自測家庭氛圍是否良好?
親子之間有沒有親密和信任,有沒有和諧的家庭氛圍,大多數(shù)情況下父母是可以感知到的。
如果要具體測評,需要評估以下幾個方面:
①青春期之前的兒童對父母有沒有毫無顧慮、自然的親密的肢體接觸,比如摟抱、拉手、拍打揉捏、打鬧嬉戲等;
②呼喚爸爸媽媽等家人的稱呼脫口而出,非常自然;
③講話不經(jīng)思考,表達自然,情緒與內容一致(高興的事情就表現(xiàn)為開心、興奮;不高興的事情表現(xiàn)為委屈、憤怒、悲傷等);
④眼神接觸自然,符合中國人文化的習慣(3-5秒的持續(xù)時長);
⑤青春期之后的青少年能夠自然無顧慮地分享自己的見聞、認知觀點和朋友交往的細節(jié)(包括異性)
上面的幾個細節(jié)如果答案為“是”居多,那么你們的家庭氛圍是和諧溫暖的;如果更多答案是“否”,那么說明你們家庭氛圍緊張,交流不暢,有深層次的隔閡或者是觀念、行為沖突,需要引起重視了。
4、怎樣幫助青少年緩解壓力?
青少年的壓力主要來源于生活方式、人際交往、學業(yè)安排及自律養(yǎng)成等幾個重要方面。
①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身心健康
首先健康的身體是健康心理及人格的基礎,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如果家長天天看電視、打游戲、玩手機、不運動、熬夜以及不規(guī)律的飲食和睡眠等等行為,是無法要求孩子做到里面的任何一項的。所以,孩子的自律,首先是家長的自律。
健康生活方式下的青少年,會有很強大的適應能力、協(xié)調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抗壓能力。這就是為什么,同樣的壓力事件,為什么有的人崩潰了,而有的人卻“渾然不覺”的原因。
②充分的尊重、平等的溝通和發(fā)自內心的贊賞
人的屬性是社會群體性的,孩子也一樣,他們也需要在不斷地與外界的參照反饋中確立和堅實自我。
青春期之前的兒童,家長和教師等長輩群體的溝通反饋是非常重要的,是兒童塑造自己個性的基礎,這時候如果持續(xù)的無溝通反饋或者負面的反饋,會讓他們對自己“是一個好孩子”還是“壞孩子”陷入到迷?;靵y。
青春期之后的少年則是越來越多地開始依賴于“群體效仿”效應。榜樣和伙伴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如果這個時候,青少年不能夠被群體認可和接納,將會形成很大的人際壓力?!芏嘈愿窆缕У暮⒆泳褪沁@樣的情況。
這一類型的壓力的解決方法的關鍵是給予積極的正面反饋,讓孩子確定自我,重拾信心。
③細化目標,制定執(zhí)行任務和獎懲機制是疏解壓力和自律養(yǎng)成的好辦法
對于青少年的學業(yè)目標,可以樹立一個方向,并且?guī)椭⒆舆M行分解——規(guī)劃到每一天,再分解到上午幾個小時、下午幾個小時——這樣下來會發(fā)現(xiàn)做好當下的任務,其實真的不難,甚至還很輕松。
在執(zhí)行中,完成任務的同時,自律也會養(yǎng)成。
④戶外運動是最好的減壓療愈
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六歲之前的兒童,頻繁的大自然接觸能夠比同齡兒童的宅家者形成更多更深的大腦溝回,同時在潛意識中形成更多的影像聲像記憶,為成年后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打下素材基礎。
對于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大自然是最好的療愈師,深入到大自然中,能夠調整平時學習工作生活節(jié)奏中積蓄下來的壓力,釋放快樂的荷爾蒙,調整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平衡,調動增強免疫力。
2020新冠疫情的爆發(fā)和防控的常態(tài)化,讓青少年未來的學習、生活方式都將發(fā)生變化。在這個變化之中,他們的心理健康更加需要父母和學校的關注。
始終關注國民心理健康之需,心能量打造了河南首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開展生命教育、網(wǎng)絡成癮、校園欺凌與性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專題的展覽,并面向全社會開放,接受各界的免費參觀,目標正是為了搭建一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益平臺。
希望每個需要幫助的孩子,都能得到專業(yè)的幫助,都能獲得真正的愛,都能擁有彩虹一樣美好的未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72396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2126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15042 人想測
免費測試
150827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819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