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障礙是最為常見的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根據不同國家的人口統(tǒng)計學調查,5.7 % ~ 17 % 的孩子患有臨床意義上的焦慮癥。被家長帶來見我的孩子,其中有相當的比例也是因為焦慮及相關問題。
有意思的是,每次我問到家長,孩子小時候是否有過焦慮問題,家長通常都會回答“沒有”。而當我要求家長進一步描述孩子幼兒時期3-4歲之前的心理狀況時,家長通常會給出十分類似的描述:我們家孩子小的時候比較僵化,做事情一定要按照固定的步驟程序,給他換一種方法都不行;我們家孩子很情緒化,稍微有點小事情就容易尖叫大哭;或者我們家孩子不是很合群,他只和幾個小朋友玩,還總要把家里的某幾個大人從他身邊趕走…… 但是,我們孩子小的時候并沒有那么焦慮啊。
家長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其實他們描述的,恰恰正是幼兒焦慮的常見表現形式。
作為家長,我們很清楚小年齡段孩子的各種麻煩,我們知道孩子在日常作息被打破的時候常會表現的很不開心、各種吵鬧,我們知道孩子會粘著大人跟前跟后,就是不愿意自己一個人玩耍,我們也習慣了每次洗澡、吃飯、上床睡覺,孩子都會各種掙扎不配合,制造各種麻煩。但我們也知道,這就是孩子,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過了這個階段就好啦,很多人都這樣跟你說。
這的確是很多家庭的真實情況,“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但也有可能,你自己并不信服這種說法,你隱隱地覺得好像并不是那么簡單,我們家孩子并不只是普通的粘人、固執(zhí)。除了孩子常見的不配合之外,我的孩子還多了些什么特殊的屬性,比如:
晚上總是睡不踏實,動不動就要叫大人回應他一下,確認大人還在身邊;
總是堅持把手、衣服塞在嘴里,好像不這樣就平靜不下來;
吃飯只吃固定的幾種食物,還一定要放在指定的碗里,坐在指定的座位上;
玩具、書本一定要按照固定順序排好就算了,出門逛個商場還必須沿著即有的路線;
總是不愿接受大人給他的指令,也講不通道理,讓他做什么事情都要對抗和掙扎;
管天管地管空氣,別人說什么話,手腳放在哪兒,恨不得什么事情都要聽他的;
而且他可以為任何原因發(fā)脾氣,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事情不順他意,但是更多的時候,沒有任何來由的就突然爆發(fā),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不爽;
一旦發(fā)火就哭鬧不休,有時候要一連鬧上一兩個小時。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也是這樣嗎?
家長們通常不可能了解其他幼兒的日常生活。我們也不知道是自家的孩子就是特別的麻煩,還是自己天生對孩子的容忍度比較低,亦或是其他家長更會帶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更羞愧了)?
孩子的各種不配合讓我們家長感到很無力。一想著又到了孩子的吃飯時間、洗澡時間、睡覺時間,我們就覺得頭疼;一想到要帶她出門,我們自己就覺得心煩、焦慮,甚至害怕,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給你出招讓你接。這種感受還沒法跟親友分享,因為在別人看來,帶孩子本來就很麻煩的啊,除非你家孩子生有什么毛病。
我的工作中遇到過不少這類“麻煩”的孩子,他們并沒有什么大毛病,大部分孩子也并沒有臨床意義上的焦慮障礙,他們只是比普通孩子更加焦慮了些。我們知道有些孩子生性謹慎,有些天生膽大;同樣的道理,也有的孩子天生焦慮,或者天生心大。這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就像每個成年人也都有自己的個性。
然而,大部分成年人學會了自我調節(jié),用合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天性,盡量不要給周圍的人造成不便(即便這樣,我們還是能感受到某些朋友那種焦慮的氣場對不對?)。越是幼小的兒童就越是不會控制自己,他們會把自己的焦慮直接(通常是過激的)反應在各種行為上。對于大人來說,如果不了解孩子們的焦慮屬性,就很容易誤解他們的行為,覺得孩子是在故意找麻煩、對抗。也有的家長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是對孩子的感情,覺得自己真不是個合格的父母。
毫無疑問,焦慮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難養(yǎng)、更心累。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經常會覺得,我真是已經嘗試了各種方法,怎么就是沒有效果呢。事實上,每個孩子都太不一樣了,并沒有一種適用于所有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對于焦慮的孩子尤其如此。我們會發(fā)現有些被奉為“金科玉律”的教養(yǎng)方法在焦慮型孩子身上完全不適用,有時候還會讓場面變得更糟。尤其是,如果你家里有另一個非焦慮型的孩子做對比,就更能體會到這個差異。
我發(fā)現,一旦來訪的家長能正確的給孩子的問題定性,意識到孩子的各種“怪癖”和不服管的根源在于焦慮,意識到焦慮的孩子需要一些特殊的應對方式(甚至是有悖于時下流行的一些“正確”的育兒方法),那么這個問題就等于是解決了一半。因為首先你已經成功地診斷了孩子的問題u001f——焦慮。
明白了問題所在,這本身會讓你感覺好很多。你不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孩子也并不是故意想給你找麻煩。你會開始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各種不配合。另一方面,作為家長,我們也可以跳出“正確”的育兒觀點的束縛,開始依據自己的感受、自己孩子的特性,摸索出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教養(yǎng)方法。
養(yǎng)育天生有點焦慮的孩子,最核心的原則就是幫助他們建立一個焦慮應對機制。其中的主要模塊包括
識別自己情緒信號的能力,
在情緒爆發(fā)前停下來的能力,
一系列的情緒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培養(yǎng)心理靈活性和復原力。
根據臨床統(tǒng)計,兒童的焦慮問題通常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行消失,換句話說,兒童焦慮并不會“長大了就好了”。兒童焦慮如果得不到解決,將會增加青少年和成年后患有焦慮問題的幾率。所以幫助他們盡早建立一個有效的焦慮應對機制十分重要。
如何幫助一個焦慮型的孩子是一個科學而復雜的體系,所以在本篇文章中就不展開敘述了。
【參考文獻】
塔瑪·瓊斯基(2014)讓孩子遠離焦慮,浙江人民出版社。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2930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0487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7312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2498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8400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