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個很多疑的人,我和她相反,很容易就相信他人。所以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我無法說服我媽媽相信我所相信的東西,我就會特別生氣,甚至兇她。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我要怎么辦呢?
其實巖心很想當面問你,為什么媽媽不相信你所相信的東西你就會生氣呢?這份憤怒的背后其實有很多值得討論的東西,因為書信回復的形式所限,巖心難以確定引發(fā)你情緒的是哪一種,為了可以讓更多的讀者借鑒,我們就在這里試著討論兩種可能性,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
可能性一:被冒犯之后的叛逆
巖心觀察了你的措辭,你說“媽媽很多疑,但我很容易就相信他人”,一方面你在說你眼中媽媽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你對自己的性格也并不是完全地認同。對他人的信任實際上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需要因時而變的選擇,但是你對你和媽媽都使用了比較極端的形容,或許是因為你在潛意識里不認同媽媽性格中的一部分,而“心理叛逆”地發(fā)展出和媽媽完全不同的傾向性。建議你可以試著觀察一下,下一次你選擇相信他人的時候,是源于自己的理性觀察和判斷、對他人的善意和認可,還是因為你只是不想成為“多疑的母親”。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叛逆”,那么后面你所提到的情緒就找到了很明顯的原因:你想要用自己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母親的不認可。
我們可以試問,為什么你會對母親的“多疑”產生這么劇烈的反應?巖心在這里打引號是因為這或許是你對母親的偏見——是過去的經歷中母親的懷疑心對你造成了心理層面上的冒犯,所以你判定她是多疑的人??梢栽囍貞?,母親做了些什么讓你曾體會到這種不信任。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對某事某物產生了強烈的負面評判,一定是因為觸動了自己某些心理上的“利益”。這樣反思可以幫我們了解這份對母親的評判從何而來,從而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憤怒,判斷是否是因為長時間自己的邊界受到來自母親的挑戰(zhàn)而產生的功能性的自我保護情緒。
巖心認為,你可以選擇和母親溝通她的不信任帶給你不好感受的原因,包括過去生活中的細節(jié)和事件。此外,也可以通過一些實際的方法促進你和母親之間的信任感,比如當你的選擇收到來自母親的質疑時,先不要著急評判母親為什么沒有百分百地給我們支持,而是學著通過充分的論據和已有的成功經驗獲得信任。我們從孩子成長為獨立的大人是一個過程,父母也需要從小時候萬事為你考慮的家長,逐漸轉變成支持和協(xié)助你的朋友。在這樣的心理轉化過程中,與其要求他們完全跟上你成長的腳步,不如適當地去證明自己。
可能性二:自我不確定的對外投射
以上討論其實已經引發(fā)了巖心的另一個思考,或許你要求媽媽相信你所相信的東西的背后,是你對自己所相信之物的不自信不確定?所以當媽媽對你發(fā)起挑戰(zhàn)的時候,你內心的猶豫不決就被帶到了表面,并且將對自己的憤怒完美投射到了媽媽的身上。
巖心建議,你可以先拋開母親的反應,單獨看看自己對于你想說服媽媽的事情到底有幾成的把握?你是否原本就在為這件事猶豫不決,本來就特別需要母親的支持和肯定?而當她正好響應了我們內心矛盾的聲音的時候,是不是我們心中原本的負面情緒才展現(xiàn)出來?
在這樣的覺察下,我們可以先自己考慮一下這個事件的重要程度,是否允許你和母親在判斷上有較大的分歧?因為你們之間成長環(huán)境等等一切的不同本就會使你們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她也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和想法,這是最基本但是我們常常在父母身上忘記的——“尊重”。如果是一件對你來說比較重要的事情,那么你可以拿出紙筆,先排除外界的干擾,包括想要依賴于外界意見的心,問問自己要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目標是什么,然后把不確定的部分明確地寫下來,再去詢問他人包括媽媽的意見,這時候我們就會更加明了溝通中可能引發(fā)反抗情緒乃至矛盾沖突的背后原因。它是否是我們已經寫在紙上的那些原本就未曾想清楚的問題點?
最后,希望以上兩種可能性給你一些啟發(fā)。我們對于母親的憤怒往往貫穿一生,請保持覺察、保持探索,這是我們理解自己、理解母親的重要課題。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750735 人想測
免費測試
159891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167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5972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80498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