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精神病真的會遺傳嗎?
作者:宛荻 2021-12-01 17:16:48 心理百科

一提起精神病(mental illness),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我們或多或少會在網絡和生活中聽說或提起,但對它真正的了解又很片面。

精神病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否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呢?如果我被確診了精神病,我的后代受影響嗎?如果我身邊有人確診了,我會不會被他們的負能量傳染?現今的“網抑云”真實存在嗎?還只是一種作秀與營銷手段呢?抑郁癥是真的病了?還是真的想不開?進食障礙又是怎么回事?現如今吃飽飯還能生???...

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那些被誤解的精神病。

01、精神病到底是什么?

精神病,也稱作精神疾病,是指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的認知、情感、以及行為失調,可體現在不同的癥狀或臨床表現上。盡管聽起來有些抽象,但各種各樣的精神疾患的確存在。無論是大家經常聽到的抑郁癥、還是看似可怕的精神分裂癥、甚至是令人惋惜的自閉癥都屬于精神病的范疇,且有著不同程度的普遍性。拿抑郁癥舉例,這可以說是最普遍的精神病之一了,近幾年來它的“流行性”甚至一路走高,在大學人群中就達到33%的患病率(Sarokhani et al, 2013)。

02、那么,精神病真的會遺傳嗎?

總體來說,先天以及后天因素都發(fā)揮了作用;基因的確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就是說,精神病可以不受個人控制地通過基因遺傳,與人們體內的染色體數量或結構異常息息相關。舉個例子,有研究表明,即使父母患有精神分裂癥的孩子在一出生就被收養(yǎng),后天就生活在一個相對健康的環(huán)境里,他們也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患上這類疾?。↘ety, et al, 1994)。同卵雙胞胎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其中明顯的生物歸因:如果其中的一個雙胞胎患有精神分裂癥,另一個患病的概率約為40-50%,極大地超過了一般人口患病的幾率(1%)。

同樣地,抑郁癥也可能是由于自身體內生化系統(tǒng)的紊亂導致的,從而涉及到了某些特定的神經遞質的變化,比如血清素和多巴胺(Nemeroff, 1998)。如果我們有親屬被診斷為抑郁癥了,我們自己患病的風險也會更高一些。所以,遺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精神疾病的發(fā)展。

精神病真的會遺傳嗎?

但是,遺傳只是導致精神病的原因之一。

我們不能只關注“生物”這一點而忽略了后天環(huán)境對其發(fā)展的影響。更多時候,精神病其實是基因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比如,患有精神分裂癥的父母也許會幻想周圍的人會對他們有威脅,或者不利的企圖,因此試圖傷害他們。這種脫離現實的幻想會導致他們很難為孩子提供一個安穩(wěn)的成長環(huán)境,滿足他們基本的生理與心理需求。不良的童年經歷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心理創(chuàng)傷,并會深遠地影響著他們直至成年。

再拿抑郁癥舉例,這很大程度上與一個人的經歷和已經形成的思維模式有關。一些生活中的變故,比如一段關系的破裂、一場大考的來臨或親人的去世,都可能對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實質性的改變與調整(Reyes-Rodríguez et al, 2013)。當人們不能很好地“應付”這些壓力,或是當這種高壓超過了體內正常應對的閾值,自身的無助感就會大大增加,這也是抑郁癥的另一種歸因。

所以,精神病的確有遺傳的可能性,但并不是百分之百。

03、被污名化的精神病

可如今,精神病似乎并沒有被人們當作“生病”一樣認真對待,大眾對它的誤解也一直存在。

很長時間以來,“精神病”這個概念仿佛處于人們心理的“灰色地帶”:它似乎是一種疾病,但仿佛又不是?即便人們可能察覺出自己的不對勁,認識到了精神病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也只有一部分人會主動“求醫(yī)”。

在一項調查里,研究者們發(fā)現大約有一半患有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大學生都沒有重視或尋求心理服務的幫助(Dalky & Gharaibeh, 2019)。許多人會覺得如果自己真的去尋求幫助并被診斷出了一定的結果,就會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簽,從而變成大家眼中的另類。

精神病真的會遺傳嗎?

例如,一些父母會主觀地認為,自己孩子抑郁癥的表現僅僅是因為矯情、青春期、或者單純的心情不好;在這些“所謂”的負面情緒上專門找醫(yī)生,實屬是一種小題大做,自己也會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這就會直接導致患病的孩子對自己的癥狀沒有正確的認識,錯過了及時的診斷與治療。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相信很多人也聽過這樣類似的話“要遠離那些有抑郁或自閉傾向的人,我們不要成為他們情緒的垃圾桶”。這樣的話語無疑是讓很多心理不適的癥狀成為了“原罪“,導致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行為是不應該存在的,甚至會主動疏離那些看似有精神病癥狀的人,因為他們自認為所有的精神病都是可以傳染的。但是,就目前來說,并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據表明精神病的“傳染性”。個體對它錯誤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不積極科學地求醫(yī)這一現象。

04、被“美名化”的精神病

那么,如今大眾對精神病的評價只有負面嗎?其實不是。

恰恰相反,在污名化之上,是當今社會對精神病一定程度上的美名化,或者說輿論化。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抱怨:“哎,我最近感覺真的得抑郁癥了,作業(yè)和考試一輪接著一輪!”又或者“我好自閉啊,最近我都懶得出門社交”。發(fā)現了嗎?有時候,人們常常不自主地用精神病名詞去解釋自己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就算只是煩躁的心情,人們也會不經意地用“自閉癥”加以概述。

精神病真的會遺傳嗎?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并不是什么問題,因為自己的心情和這類“名詞”正好符合。但,這正是在默默把精神病“特殊化”的過程,使得更多人潛意識里認為這個名詞代表的就是這個含義,從而曲解了精神病名詞真正的意思。

是啊,在看待精神病的時候,我們似乎真的需要一個“上帝視角”。一個“平衡”的概念應該留在我們心里。

總之,精神病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感受,狀態(tài),甚至一個階段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客觀清晰地認識它,也需要足夠重視它。其實現在有多種治療方式,比如認知行為療法、辯證行為療法、正念、冥想、藥物療法等,都可以針對遺傳或后天的起因給人們相對特定的治療。精神病像感冒一樣,需要人們給自己的精神放個假;它又不是感冒,所以需要人們尋求醫(yī)生。

在我們白島巖心,心理服務的大門隨時為所有來訪者敞開:我們希望傾聽每個來訪者的心聲,我們也愿意幫助來到這里尋求幫助的每一個人。不管在生活中你有著怎樣的經歷,在這一刻,你可以放空,可以停歇,可以做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No matter how, you are still yourself.

參考文獻

1.Dalky, H. F., & Gharaibeh, A. (2019, April).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Jordan and their nee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Nursing forum, 54(2), 205-212. https://doi-org.ezproxy.library.wisc.edu/10.1111/nuf.12316

2.Nemeroff, C. B. (1998). The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 Scientific American, 278(6), 42-49. https://www.jstor.org/stable/26057850

3.Reyes-Rodríguez, M. L., Rivera-Medina, C. L., Cámara-Fuentes, L., Suárez-Torres, A., & Bernal, G. (2013).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Puerto Rico.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45(3), 324-330. https://doi.org/10.1016/j.jad.2012.08.010

4.Sarokhani, D., Delpisheh, A., Veisani, Y., Sarokhani, M. T., Manesh, R. E., & Sayehmiri, K. (2013).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udy. Depression research and treatment, 2013. https://doi.org/10.1155/2013/373857

5.Kety, S. S., Wender, P. H., Jacobsen, B., Ingraham, L. J., Jansson, L., Faber, B., & Kinney, 6.D. K. (1994). Mental illness in the biological and adoptive relatives of schizophrenic adoptees: Replication of the Copenhagen Study in the rest of Denmark.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51, 442-255.

https://fherehab.com/learning/parent-schizophrenia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最新測試

  • 思維反芻抑郁癥情商女人心理回避型人格職場心理人際關系男人心理心理健康控制情緒性取向外貌焦慮社交恐懼心理治療九型人格EPDS原生家庭強迫癥冥想社交恐懼癥MBTI愛情挽回心理測評系統(tǒng)焦慮癥易怒癥心理學焦慮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