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喜怒哀懼,生老病死和他人息息相關。人的心理問題往往表現(xiàn)為人際關系的交往障礙。
人和動物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那就是人需要在關系中生存,療愈和成長。在心理咨詢中咨詢師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人際互動的模式,協(xié)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并促使這種良好的人際互動模式泛化到來訪者的日常生活中。
精神分析認為心理治療就是“利用移情,克服阻抗”的過程。移情再現(xiàn)了來訪者童年時期的某種強烈的情感,這種情感長期被壓抑著無處釋放,最終形成了一個心結。
來訪者把咨詢師當作童年時期或者某個時段中出現(xiàn)的主要扶養(yǎng)人或者重要影響者,把曾經(jīng)給予這些人的情感,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統(tǒng)統(tǒng)置換給了咨詢師,通過咨詢師來宣泄積壓的心理能量。
相應地,透過移情,咨詢師可以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來訪者,幫助來訪者采用恰當?shù)姆绞叫骨榫w,引導其領悟,最終實現(xiàn)了一種心理平衡。
移情在咨詢工作中很常見,分為正移情、負移情和反移情,。
正負移情,都是來訪者對咨詢師的移情。
正移情中,來訪者把咨詢師當成了某個重要的替代性人物,對其產(chǎn)生信任,尊重,愛慕,敬仰等正向的情感。
相反的,在負移情中,來訪者將咨詢師替代成過去某次創(chuàng)傷的制造者,將憤怒,挫敗,壓抑等負面情緒都轉移到咨詢師身上。
反移情則是咨詢師把對生活中某個重要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和屬性轉移到了來訪者身上。
在我接待一位有拖延癥狀的來訪者時,我深刻地體驗到了反移情。當這位來訪者在自述自己平時的拖延行為時,我覺察到自己對TA的共情突然斷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阻抗。我有些急不可待地想要提出我的建議,希望TA能盡快地擺脫拖延這個折磨人的習慣。
在這些想法就要脫口而出的那一刻,我克制住了自己的沖動,因為我想到了反移情。
原來這些阻抗,甚至急切地要改變對方多年來所形成習慣的想法,都是因為我對拖延癥本身的抵抗和不接納。
我有一個親友,就有著非常明顯的拖延癥。因為這個問題,我們曾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多的摩擦,這也影響了我們之間的關系。
我把對這個有拖延癥親友的不悅,轉移到這位來訪者身上了。
在我覺察到反移情出現(xiàn)之后,反移情就不再是阻止咨詢順利進行下去的障礙了。(當然,反移情也有正向,積極的一面)
很有意思的是,在咨詢結束之后,我對那個有拖延癥的親友產(chǎn)生了從未有過的理解和同情。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3456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0471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56669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2887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127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