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談了5年的男友,兩年前找了個小三”
最近,聽說了一件事,閨蜜的表妹小孟跟她談了5年的男友分手了。
小孟是單親家庭出身,家境比較困難,上大學以來一直勤工儉學。
她男友小王是她的學長,在勤工儉學社團認識到她,小王被這個努力上進的姑娘打動,給了她不少幫助。兩人接觸多了,漸漸走到了一起。
小孟很感激小王,后來也是真的喜歡上了這個學長。只是她有時候會覺得,小王對她不夠親密,她是第一次談戀愛,還以為小王也是害羞、放不開。
可不久前,小孟無意中發(fā)現(xiàn)小王有了個小三。
她多方打聽后得知,小王兩年前就找了那個小三,因為小王對她更多的是同情。
兩人看似是真情侶,其實小王一直以來處于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tài),維持這樣的關系,讓小王越來越累,但是又怕提分手會傷到小孟。
后來,小王找了個真正意義上的女朋友,可因為不知道怎么跟小孟解釋,于是一直隱瞞下去。
小孟了解來龍去脈后,傷心是有的,但第一時間,她選擇跟小王攤牌、分手。
感情的事情無比復雜,我們這些局外人,不知該不該譴責小王是個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渣男。
不過,我們十分贊同小孟的做法。
她是清醒的,同情永遠只會是一時的,小王明顯已經(jīng)“不堪重負”,她繼續(xù)糾纏,對兩人都沒有好處。
相反,她主動提出分手,其實也給了彼此擁抱幸福的機會。
因為摻雜著同情的愛,有時候是會“殺人”的。
02、“我不要同情,只要平等對待”
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有一部叫《心靈的焦灼》的長篇小說,寫的就是一個錯把同情當愛情的悲劇。
男主青年軍官霍夫米勒認識了一個貴族,受邀參加一個舞會。
貴族的女兒艾迪特是個雙腿不能行走的可憐少女,男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邀請少女跳舞,對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男主是個對弱者抱有強烈同情心的人,他為自己的魯莽行為感到一種負罪感,于是開始頻繁地去找艾迪特,陪她說話、逗她笑,這一舉動受到貴族全家的歡迎。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格的核心之一,就是追求優(yōu)越。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自卑感,害怕被別人異樣的目光。
有些人為此會讓自己成為一名“救世主”,渴望在“被人需要”之中獲得自我價值和自我認同。男主就是類似這樣的人,他的同情心在貴族家中得到了正面反饋,他沉迷于這種能夠幫到別人、充當救世主的自戀里,跟艾迪特的關系越來越親近。
但問題是,如果雙方的關系,是一方拯救、一方依賴,這不是愛情,而是同情、施舍。
愛情和同情,在初期的確有點相像,都是對某人的關注、體貼和照顧,很容易就會使人迷惑。
艾迪特毫無疑問地愛上了男主,但她想要的是愛情而不是同情。于是,她想證明這一點,不惜用自殘留住男主。
男主用他的同情和憐憫,將艾迪特逼成一個對他癡迷的偏執(zhí)少女,將人生的意義都掛靠在他身上。
然而,男主受不了艾迪特的步步緊逼,毀約逃婚,導致艾迪特絕望自殺,而男主也因此愧疚一生。
亦舒曾說:“真正的愛情不會叫你痛苦,愛你的人不會叫你患得患失?!?/p>
那些喜歡當救世主的人,其實是把另一半當成一個需要施舍和幫助的“工具人”。
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一個人在心理上,認為自己對另一半的感情是一種施舍,這個人不僅是不尊重對方的人格,而且也沒把對方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
而搖擺不定的情感,注定傷人傷己。
真正的愛,都是不求回報的,如果是為了索取某物而給予,那不過是一場冷冰冰的交易。
03、愛情不是施舍或乞求,而是尊重
前不久,有個粉絲在微博上向張靚穎提問:“敢不敢讓你男朋友給你化個妝?”
張靚穎回答了兩個字:“你猜?!?/p>
許多人都把這個,當做是她重新開始談一段新戀情的信號。
那個曾經(jīng)在舞臺上不自信地“求婚”、不顧一切跟馮軻在一起的張靚穎,在離婚之后,好像好像變了。
馮柯是張靚穎的“伯樂”,一路陪伴她從從酒吧伴唱到著名歌手的成長:對她的才華充滿賞識,做她的經(jīng)紀人,帶她步入歌唱事業(yè)……
對于因家庭而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張靚穎來說,馮軻仿佛就是她生命中的“救世主”。
所以,即使被控制、被利用牟利,她依然一忍再忍。
直到馮柯出軌,辜負了她,愛了十多年的她終于醒悟:真正的愛情,雙方都應該越來越完善,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或給予,讓彼此身心疲憊。
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一句話:“愛不是乞求,也不是施舍,更不能以踐踏別人的自尊來證明,愛是互相的尊重。”
如果把容忍、退讓,乃至把愛當做施舍,這段關系是無法持續(xù)的。
我有個學妹,她老公是個很有本事的人,年紀輕輕就干出一番大事業(yè)。
可是,天有不測之風云,他們結(jié)婚不到一年,還沒有孩子,她老公的眼睛就被查出了問題,以后有可能會失明,這對兩人,都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那段時間,學妹老公經(jīng)常忍不住自己的脾氣,學妹獨處的時候總會偷偷抹眼淚。
某天,她老公主動提出要離婚,理由是不想連累她。
學妹沒有答應,她老公問她是不是同情他,這沒必要。
學妹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這不是同情你,你也不需要我的同情?!?/p>
由始至終,學妹都相信她老公能夠扛過來。
正是這份堅定,給了男方最大的鼓勵,他換了一份工作,雖然眼睛越來越不好,賺得不比以前多,但生活水平變化不大,他們幾個月前剛生了二胎,日子過得頗為美滿。任何一段感情里,都沒有人喜歡被俯視。
親密關系中,唯有平等、尊重,才能健康相處。
前段時間,一名北大女生被pua男逼死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讓人們對pua提起警覺。
其實,那種如同救世主一般施舍的“愛”,那為了讓自己內(nèi)心獲得滿足感而付出的“愛”,跟pua一樣可怕。
也許在某些人看來,這是一種“體貼”、“好意,但在感情里,其實是一種殘忍。
感情不是做“善事”,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只會將另一半越推越遠。
愛就是愛,不愛是不愛,施舍和乞求都不是愛情。
真正的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愿意承擔起彼此余生的一份責任。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84212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3448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0728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0769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13700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