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工作的時候會覺得工作很繁瑣,總是在做一些重復性的工作,并且有很多時候其實工作并不多,但是花費的時間很長,工作效率很低,其實那是因為你沒有做好以終為始,可能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什么叫以終為始,其實簡單說就是一個逆推過程,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什么是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思維是一種反向思維方式。就是從最終的結果出發(fā),反向分析過程或原因,尋找關鍵因素或對策,采取相應策略,從而達成結果或解決問題。
如果我給你二十塊形狀各異的樂高積木,讓你去搭一座橋,你可以在多長時間內搭出來呢?
假如以前沒搭過的話,你很可能會不斷地試著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做組合,經過反復多次嘗試后,才能搭出一個你想象中的橋。
我讓多個不同的人試了這件事,結果發(fā)現有人搭的橋高些,有人搭的橋矮些,有人搭的橋長些,有人搭的橋又短些。
但我換了一種要求后,結果就截然不同了。
同樣是給不同的人提要求,但我給了他們一個橋的積木模型圖片,然后讓他們從樂高積木堆里自己去找積木搭這座橋。
幾乎所有人都是一次性完成了橋的搭建,而且橋的高度、長度完全一致。
第一種做法,是我們平時慣常做法,從自己的已知和已有的資源出發(fā),順著往下做。
第二種做法,就是“以終為始”的工作方法,先從最終的成果出發(fā),倒推出所需的資源,再去尋找這些各種資源。
在工作中,如果能養(yǎng)成以終為始的工作習慣,那么你在工作中走彎路、做無用功的次數將會大大減少,從而極大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成效。
以終為始的特點
1、反向分析。是一種從結果倒推開始、從產出倒推投入、從問題倒推策略的思維方式。結果的產生過程有若干環(huán)節(jié),過程的投入資源有若干種類,問題的產生原因也有多個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在倒推分析過程中,要把握主要和關鍵的過程,尋找關鍵和直接的原因,確定關鍵和主要的策略,配置必須和可行的資源。
2、科學選擇。在倒推過程中,無論是目標的分解、產出過程的分類,還是問題產生的原因都要正確、科學、準確地分析、研究做出科學的選擇。目標拆分要科學,選擇的細化目標要有改進和提升空間,確定的策略要科學可行。原因分析可采用“魚骨圖”方法,把形成結果的原因進行種類和層次的分析,確保種類之間是并列關系,層次之間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以達到層層聚集、越來越細、準確直接的目的。
3、追根究底。要達到總目標,需要完成哪些細化目標?其中,哪個細化目標有改進和提升空間?改進和提升這一目標需要做什么工作?做這一工作要采用什么可行方法和策略?完成這一策略需要什么資源?資源是否經濟?要通過追根究底的持續(xù)發(fā)問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最終確保目標的完成。解決問題也是一樣,至少要連續(xù)5問,以明確造成這一問題的真實直接的原因,然后針對原因采取糾正措施,確保此問題不會再發(fā)生。
以終為始的優(yōu)點
1、確保做正確的事。在采取措施或行動之前,就進行了“以終為始”的全面分析,是從結果倒推出的行動方案,是為達到這一結果而做出的科學選擇,當然也是正確的選擇。因此,以終為始的思維模式可以確保做正確的事情。
2、節(jié)約資源使用。以終為始思維確定的工作重點,采取的對策措施,制定的行動方案都是經過全面研究分析的,是正確的選擇。資源配置是圍繞科學選擇的策略方案進行的,不會因為方案策略錯誤而學浪費資源,從而可以達到節(jié)約資源使用的效果。
3、提高工作效率。在此思維模式下,所進行的一切工作都是針對結果開展的。策略方案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工作效率會得到大大提高。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5457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697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12613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9203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766753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