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之傷
奧維德《變形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古希臘有一名神之子名叫那喀索斯,他金發(fā)飄飄、身材健碩,看到他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立刻喜歡上他。那喀索斯習慣了這樣的愛慕,卻從不做出回應,很快他的冷漠也人盡皆知。
一天,仙女厄科在森林中發(fā)現了正在打獵的那喀索斯后,也加入了單相思的隊伍。但厄科被女神赫拉下了詛咒,只能重復別人說話的后幾個字,由于無法正常和那喀索斯說話,厄科依此感到自卑,在遭到嘲諷后傷心地消逝了。
而那喀索斯由于極端的自戀,在涅墨西斯的詛咒下愛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為了和“他”在一起,投入水中,沉入黑暗的水底……
80%的人擁有自覺獨特,你是否能駕馭它?
自覺獨特,在作者看來,即自戀的本質——每個人的內心都覺得自己是獨特的,而且自己在某方面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覺得自己有特權,喜歡操控,渴求認同?
內向、敏感、玻璃心,但又覺得自己很特別?
經常隱藏自己真實的情感?
經常覺得別人在針對你?
……
如果你有以上心理,那么你的自尊很有可能處于一種失控的狀態(tài),落入了自戀的“圈套”。
來自哈佛醫(yī)學院的克雷格·馬爾金博士(Dr.Craig Malkin)在《失控的自尊》一書中運用了許多易懂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何為自戀”,并且指引人們如何去識別身邊家人、戀人、朋友間的自戀者,并促使我們學會“健康自戀”。
他希望幫助人們避免陷入極端自戀的危險狀態(tài),特別是幫助那些不夠自信的人找到自己的聲音,自信且熱情地生活。
自戀分布譜
Craig Malkin博士在書中提出了一個自戀分布譜,他認為,不要把自戀看作是一個有或無的東西,可以想象成下圖中從0到10的一把尺子,自覺獨特的渴望從左到右依次增加。
//極端自棄者
?自尊感低
?覺得自己配不上/無特權
?謙卑
?服從于同伴的愿望和要求
?努力給予和接受感情方面的支持
還記得上面的厄科嗎?她沒有自己的聲音,自我否定,幾乎無處不在。人們懷著極少的自戀,越不覺得自己獨特,就越不使自己受人注意,直到最后,他們已經沒有了自我的概念,因而覺得自己無用無能。這類人被稱為自棄者——即在上述圖中位于自戀分布譜最左端的位置。
這類人的核心是:絕對無私;覺得自己平凡到低聲下氣的地步;無論情況如何,都不需要別人的表揚、關心或愛,甚至當這些來臨時,他們會選擇主動拒絕。
案例:一位女性在她丈夫過世后,她也頑固地拒絕任何人幫助或支持她?!皠e——不麻煩您了”,無論誰想幫她提雜貨或開車去看望她,她都這么說。她決意獨自一個人,不愿同伴圍在周圍。
//極端自戀者
?努力給予和接受感情方面的支持
?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好
?看上去愛爭論,不樂意合作,自私
?不愿意表露感情(除了憤怒和尋求刺激)
?喜歡操控,渴求認同
位于自戀分布譜右端的人,他們覺得,如果別人不承認他們的重要性,他們就不復存在。他們對關注習以為常甚至達到上癮的程度,和大部分的上癮者一樣,他們會為了得到快感做任何事,即使這樣會傷害到身邊的愛。
書中還將自戀者分為:外向型自戀者、內向型自戀者和共享型自戀者。他們均位于自戀分布譜的右側,只是由于人格傾向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表現,下面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這三種自戀者基礎特征。
1、外向型自戀者
毫無疑問,你遇見過外向型自戀者。你經常聽說的就是這一類人,他們大聲喧嘩,愛慕虛榮,容易識別。他們炫耀金錢與財產,每時每刻都力圖成為關注焦點,在辦公室里一心往上爬。
2、內向型自戀者
和其他自戀者一樣,內向型自戀者深信自己比其他人更好。但是他們內心害怕受到批評,所以對他人誠惶誠恐,甚至對關注避之唯恐不及。他們看上去羞怯而謹慎,容易讓人們誤以為是左端的自棄者。但是,他們和自棄者不同,他們并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們相信自己擁有未受承認的才智和秘密的天賦。
內向型自戀者可能在感覺自己無用和優(yōu)越這兩個極端之間波動,在外人看來,他們敏感又脆弱。不大得體的用詞,語調上的變化,甚至往旁邊看一眼,都會遭到他們的質問:“你這是什么意思?”
他們會對世界“拒絕”承認自己的特殊天賦感到惱怒和怨恨。
3、共享型自戀者
這類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否脫穎而出,成為各領域的“高峰”,而是覺得自己像是良師益友,善于理解他人。他們自豪地宣稱自己多么有慈善心,花在自己身上的錢多么少。
他們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好,自詡為饋贈者而非索取者。他們樂于認同的描述有“在我認識的人里我最樂于助人”。
//健康自戀者
?冷靜、樂觀、有活力
?有高度自尊感
?生活有目標感
?覺得自己配得上,但無過多特權感
?擅長給予和接受感情方面的支持
在自戀分布譜的中心階段,我們也許會看到勃勃野心和偶爾的傲慢,但自覺獨特不再是強迫性的,而僅僅是有趣的。
例如:你患了重感冒,愛發(fā)牢騷,苛求于人,只想有人照顧你。但是,在你的朋友打電話來,告訴你最近生活的不如意時,突然,你感覺自己的感冒不那么重要了。你會立刻從床上爬起來,洗漱完畢,去找他談心。
健康自戀的人并不總在舞臺中央(即積極地去吸引別人的注意),但他們去那里的時候,往往也帶上別人。在上述例子中,當你生病的時候,你不是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需要別人都來照顧自己,在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也不會放棄他。處于自戀分布譜中間的人的自戀心理占據上風或太過于沉浸于自我的時候,他們自己是能夠意識到的。
健康自戀的人自覺獨特,并以此為樂,卻從不會忽視他人的感受。
健康自戀的人能從自己的宏偉意圖中得到激勵,在自己的領域中成為翹楚。他們的夢想能幫助他們取得巨大的成就,過上不平凡的生活,但從未讓別人覺得低他們一等,相反地,當有健康自戀的人在場時,別人也能覺得自己很重要(健康自戀者善于捕捉他人的感受),似乎做好自己就能體現價值。這明確標志著你和一個處于分布譜中間的人在一起的好處——他們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好。
警惕性征兆 ,你覺察到了嗎?
你現在已經了解了極端自戀者的具體表現,那有沒有征兆能早點提醒你,你正和這些自戀者在一起?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自戀者的表現,如果在自己或周圍人身上發(fā)現它,就要保持警惕。
//情感恐懼
對于內心深處極度沒有安全感的自戀者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可怕。在他們最喜歡的支撐自信的方法中,其中一種就是想象自己完全自給自足,不受他人的影響。所以,當他們因為你的言行而感到不安或受到傷害時,他們不會表現出來。例如:自戀者不會承認自己生氣,他們會一邊大聲怒斥,一邊聲稱“我又沒有大喊大叫”。
不健康的自戀是對任何脆弱情緒的回避,比如悲傷或恐懼,所以自戀者逃避的不僅是自己的情感,也包括其他人的。
這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對情侶,女生一直有攻讀研究生,但她似乎不能說服自己去申請,她對自己的申請只字不提,直到男生開始自己的申請流程。每當男生提起這件事時,女生似乎會安靜下來,或者換個話題。這一部分是因為女生想到自己的不安全感,而她不愿意分享。男生的悲傷觸到了女生的悲傷,他的恐懼觸到了她的恐懼。
//崇拜他人
在我們身邊的自戀者還有這么一部分人,他們表現出強迫性地崇拜自己的朋友、愛人和老板,這是另一種自覺獨特的方式。其中的邏輯是:如果像你這么獨特的人都需要我,那么我肯定也相當獨特。
自戀者將自己的價值實現寄托在了所崇拜者的身上,他們并不一定有求于自戀者的幫助,但自戀者卻將其視作相較于常人來說更好的人,并理所當然的將自己劃入這個圈子,從而成為所謂的“更好的”自己。
在一對情侶剛剛在一起時,女生常常會表現出這種現象,女生普遍會發(fā)掘男生的優(yōu)點,不斷放大,臻于完美,依此來滿足自己所需要的安全感。這種現象本無可厚非,而自戀者追求的是完全消滅崇拜對象身上的缺點,甚至不考慮你在很多方面是個普通人,因為不完美的人總令人失望。相反,健康自戀的人會選擇忽略戀人身上的缺點,但他們知道有這些缺點的存在。
//雙胞胎幻想
自戀者還有一種行為表現是他們在腦子里整理證據并嘗試向別人灌輸“他們之間很像“的想法,以此說明他們就像同一個人。這很有意思,就像你找到了知己,想法和愛好完全一致。這有點像照鏡子?!半p胞胎”就是我們證實自身的不竭源泉,因為無論當你做任何事時,你都知道會有人跟你有同樣的想法、觀點和信念,這些足以支撐自戀者堅持前進。
同時,往往成雙成對地出現或組成小團體。相比于自己在這個無足輕重的成人世界里,能夠和一幫“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可能更讓他們覺得自己重要。
雙胞胎幻想也需要回避脆弱感,它的邏輯是:如果我們完全相像,我們擁有的是兩具身體里的同一個意識,沒有差異,也就沒有失望。同時,也避免了依賴于他人的危險,彼此之間可以滿足需求,又不用擔心被拒絕。
這樣的關系聽上去鼓舞人心,但實際上并不可取,正如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雪花,也不可能有完全相似的人,一旦出現差異,雙方的關系就會迅速緊張、疏遠。
過健康自戀的人生
//樹立脆弱典范
自戀癮癥的解毒劑是公開承認自己的恐懼、悲傷、孤獨和其它脆弱感情的能力,并且在分享的時候相信人們能傾聽。這樣做對培養(yǎng)發(fā)展健康的親密關系的能力很重要。
例如,當你的孩子做錯事后,并不是一味地責備,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活在自卑的陰影中,家長或許也會活在痛罵孩子的恐懼之下。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學會說出自己的悲傷和擔憂——
“孩子,我現在真的很傷心,你竟然做出這樣的事,我很擔心你。我不知道怎么幫助你,但我會去想你這樣做應該承擔什么后果。但是現在,我太傷心了,做不了這個?!?/p>
沒什么比樹立楷模更好的辦法了,這些話聽起來簡單,但也要多說,它傳達的信息是:你關心他們,而你的感受也很重要。如果能有一方主動暴露情感來帶動別人,無疑可以推動建立健康自戀的進程,而家長和教育者最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明確自己的意圖
在數字時代,我們又如何促進健康自戀?
在社交媒體上,分布狀態(tài)之前你一定會仔細思考發(fā)什么內容。你會偶爾因為自己的朋友圈得到40個贊,而一時間感覺自己很棒,但是它幾乎不能培養(yǎng)親密感。
我們很容易迷失在智能設備創(chuàng)造的美麗世界中,我們接觸從未見過的人,他們住在星球的另一邊。我們找到長時間未聯系的朋友、記不起來的同學、甚至通過網絡迅速墜入愛河……可能性無窮無盡,令人興奮。但是,當我們被線上激情所吸引時,我們很容易忽視正站在我們身邊的人:瀏覽滾動手機中的信息而不和同伴說話。
但健康自戀的形成需要我們去關注并認同身邊的人,我們需要感到即便及所獲得的成就微不足道,也能得到別人目不轉睛的關注。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把一個3歲兒童即便是最差的畫作也將它貼在墻上的原因。這會幫助他們以正確的方式自覺獨特。
偶爾停下來深吸一口氣,問一問我現在為什么要發(fā)布狀態(tài)?確保你的分享能有助于你的人際關系,即便只是博得大家一笑。如果想要促進自身的健康自戀,你可以在所愛的人的身邊,更加有意識地使用社交媒體。例如:對于一件惡性社會事件的評價,你發(fā)布的狀態(tài)可以不僅僅包括對這件事情的情感,包括憤怒、焦慮、恐懼等等,消極情緒只能傳遞消極,不妨再加一些“溫暖”——提醒身邊的朋友小心、呼吁身邊的人做好榜樣等等。
//平衡自我利益與他人需求
火熱的激情,總是帶有自戀的意味。想象一下你的激情:可能是做出美味佳肴、搭配時髦的新裝,或者是閱讀生動的言情小說。你會發(fā)現在一段時間內——幾秒、幾分、幾小時——你所關注的一些東西并非其他人的希望或需求。相反,你迷失在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想象之中,看看它們把你帶向何方。
在追求激情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小心,激情必須與對他人的體貼和關心相平衡,當我們不考慮其他人時,激情就會變得空虛,變得具有破壞性,拿破侖、希特勒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只有當我們能建立有安全感的、互相關愛的關系,健康自戀才會釋放真實的激情——從內在涌出。絕不會變得具有毀滅性。這時的你可能會盡情地獨自享受自己的興趣愛好,當然你也會歡迎身邊親近的人隨時加入,他們在場并不會威脅到你的計劃和夢想,反而會給予你更多的能量去實現它們。我們可以追隨自己的欲望,看它把你帶到哪里,因為你知道,在你抬頭的時候,關心的人依然在那兒。
健康自戀的魅力在于,當我們收獲真實激情的同時,身邊的人也能得到真誠的親密。當你覺得自己很重要時,就會特別關注自己內心深處的欲望和需求,并誠實地分享它們,關心你的人就會對你有新的認識。
美好生活平衡我們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的需求,這就是健康的自戀。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51623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5228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6342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9310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5620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