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卡殼的個案
因為疫情,我們的督導課程停了好久,終于恢復啦!
作為一個初手咨詢師,總會遇到一些難以處理的個案,這時候總是期待有個老師能點撥一下,好讓自己撥云見霧,至少安慰一下受傷的心靈。
在咨詢中,我們都滿懷欣喜、忐忑、未知去接待我們的來訪者,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幫到他解決問題,回歸正常工作、學習或生活。但有些人,有些問題真的就是上天派來錘煉咨詢師的,特別是新手咨詢師。每當這個時候,打開咨詢室的門出來咨詢師就會懷疑,剛才我在哪,發(fā)生了什么,怎么會這樣………無數(shù)問題涌向腦海。
可是奇怪的是,過一段,當你遇到一個新的個案,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上一個困難的個案“簡直不是事”。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些時刻都很寶貴,因為只有這樣千錘百煉,咨詢師才能不斷成長。
2、聽聽我的督導成長故事
如果沒有疫情,我在心理所心理咨詢實戰(zhàn)班的首次個案督導是在2月,我可能會將春節(jié)前的個案(夫妻情感)拿出來進行督導,還會抱著非常忐忑而又興奮的心情開展督導。
有時候,命運就是一個大轉(zhuǎn)彎。而且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轉(zhuǎn)彎,還好沒有被摔下車去。而且讓我遇到了這個特別的咨詢個案(親子關系沖突),更有意思的是,后來又接手了兩個親子關系沖突的案例,巧的是三個咨詢都是媽媽與青春期中學生的沖突。也許疫情成了一個引爆器,炸出更多家庭中的地雷,也包括我自己的親子關系??吹竭@里,如果您也遇到了親子沖突,不要擔心,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家長的心情都一樣。
5月13日,史老師督導課,我是第一個。所報個案做了三次,這是咨詢工作以來,第一次被來訪者嫌棄指責,并帶有明顯的言語攻擊性。即使是電話咨詢,我都能感受到對方的強大壓力和氣勢。面對對方的咄咄逼人,咨詢師的我態(tài)度開始發(fā)生變化,什么中立,什么覺察,什么承接都拋在了腦后,我本能地開始條件性的防御:否定,解釋,反思,覺察,共情。再被攻擊,再來一輪對話,再一次攻擊防御,在我眼前就像有一堵墻,我想翻過去看來訪者的內(nèi)部有什么,但始終被遮擋著,無法翻越。當時就感覺使勁搜刮腦子里的理論技術都應付不過來,手忙腳亂。
后來我才知道,來訪者自己也有一定的心理學背景,有一定的咨詢經(jīng)驗。我釋然了!也許在心態(tài)上,他的確已經(jīng)高了一截。這對于接受了要真誠,要接納、要善意、要保護關系等規(guī)則的我們來說,我的解釋、容忍等是可以理解的。
在史老師的督導中,我看到了心理咨詢師家長急躁背后對親子困境的不滿、焦慮、無奈,也看到了來訪者孩子的煩躁、惱怒、無力、迷茫。當真正地理解了來訪者時,我也就知道了該如何進入到對方的情感世界中,貼心的共情與陪伴,而不是站在墻外進行著干澀的解釋與判斷。甚至是來訪者蹲在坑底,咨詢師的我站在坑上,大聲的喊著加油,你一定能出來的。
督導中同學們的視角,也讓我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盲點,更多的移情,也有了更多探索的可能性。我感覺到當咨詢師真正理解來訪者的世界時,才知道來訪者手里到底有什么樣的工具資源,能走出深坑困境。
下次,如果再遇到來訪者表現(xiàn)的咄咄逼人,甚至充滿攻擊性,我不會再忐忑不安,而是會安于當下,承接這一切,歡迎這一切,因為,來訪者的攻擊也正是咨詢的突破口,是理解對方的一把鑰匙。
最后,親子關系沖突的咨詢,還給我一個意外之喜。讓我能夠更加貼近我兒子的內(nèi)心,理解他,認同他,在他剛剛踏進了青春期的大門時,我也走進了這扇門。
作者:楊煊,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第六屆初級班學員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60027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3788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83984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5660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4998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