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伊·溫奇博士在“自尊是情緒的免疫系統(tǒng)嗎”一文中指出,已有很多研究證明自尊可以增強人們的情緒適應力,讓人們更不容易感到壓力和焦慮。
大腦掃描結果顯示,相較于高自尊的人,低自尊的人在被拒絕時更為痛苦。高自尊的孩子可以更好地管理失敗、拒絕和壓力等情緒,自我控制能力也更強。
出人意料的是,給孩子獎杯和獎勵、貼紙或夸贊他們是地球上最偉大、最聰明、最棒的人,并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研究表明,自尊來自于自身能力和理解力的增長。
結合你自己的親子關系思考下,你是否在替孩子做一些他們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呢?你可以退后一步,讓孩子獨立去做這些事嗎?
努力工作并獲得回報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對他人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也能增強孩子的自尊心。生活中,你可以多鼓勵孩子去做能產生類似效果的事,比如參加志愿者活動或者去上音樂課。
當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看護人和同齡人接受時,他們的自尊心也會增強?!斗e極養(yǎng)育》中包含許多能讓孩子感到被接受的方法—理解孩子的情緒、和孩子溝通時尊重孩子、采用積極的訓育方法、設立和孩子的一對一交流的時間等。
在實際生活中,請試著想幾個能鼓勵孩子的短語,用來告訴你的孩子你愛他。
無條件的愛對孩子的情緒健康和自我價值感都有重要影響。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曾指出人們需要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積極關懷。他認為有兩大要素影響著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一是童年經歷,二是他人的評價。
羅杰斯指出,自我價值最初是在孩子與父母互動中形成的。他認為,人們需要被珍視和被尊重的感覺,需要別人的真情和被愛的感覺。他還區(qū)分了無條件的和有條件的積極關懷。如果孩子只有在滿足了父母對他的期望時才能獲得認可,這就是有條件的積極關懷,孩子一旦犯錯,父母就撤回對他的認可,這時孩子就會認為,不是因為他是誰而被愛,而是因為他的行為令父母高興而被愛。
當然,父母并沒有真的在孩子犯錯時不愛孩子,但是在孩子的眼中,認同與愛是沒有區(qū)別的。這并不是說父母必須總是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認可,不分是非的認可是不負責任的。因此,即使我們不認可孩子的行為,我們也要表現出對孩子這個人的認可。
請回想你或你的朋友所采用的教養(yǎng)方法。這些方法是否體現了有條件的積極關懷?隔離處分也是一種有條件的積極關懷,它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孩子對不認可和分離有恐懼。隔離處分警告孩子,如果不想失去媽媽或爸爸的愛,你就得做出相應的行為。仔細一想,這種方法的確不可取。
現在,羞恥和羞辱也成為教養(yǎng)孩子的流行方法,采用這些方法的父母總是惺惺相惜,互相吹捧。想想那些被迫在公眾場合被貼上消極標簽的孩子,還有那些被父母在社交媒體上羞辱的孩子吧。這些方法正潛移默化地損害著孩子們的情緒健康。
你應該考慮孩子心中的這些疑問:
◆我被接納了嗎?
◆即使我違反了規(guī)則,或者我大吵大鬧地發(fā)了一頓脾氣,你是否依然愛我?你嘴上說你依然愛我,但給我的感覺是這樣嗎?
◆我們之間是連接著的嗎?
◆即使我沒有展現出光芒,你也能看到我的閃光點嗎?
◆我能夠放心地在你面前表現出激烈的感情嗎?
◆你會給我可靠的引導嗎?
◆你會一直支持我嗎?
◆即使你有別的事要忙,我能指望你在我需要你時出現在我身邊嗎?
◆雖然我還小,但你尊重我嗎?
◆當我表現很糟糕的時候,你能幫助我嗎?
如果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懷,孩子就會問:“你會向我展示你真的愛我嗎?”高登·紐菲德博士完美地表達了這一內容。他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是孩子發(fā)展健康情緒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素……父母必須找出一種方法,既能夠傳達某些行為的不可接受性,又不能讓孩子感到自己是不被接受的?!?/p>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怎樣才能在不讓孩子感到自己不被接受的前提下傳達某些行為是不被接受的呢?
首先,當孩子表現出他們“最不討喜的”性格或行為時,我們不必擔心向孩子表達我們的愛、溫暖和感情會“嬌縱”孩子,我們也不必擔心我們的愛會強化孩子的消極行為。我們應該記住,愛會給孩子帶來情緒和心理上的休息,能夠促進他們的情緒健康。
其次,我們要改變我們的說話方式。我們不可以進行個人批評和人身攻擊,不可以讓孩子丟臉,不可以羞辱孩子。我們應該陳述行為本身有什么問題,而不是孩子有什么問題。尤其重要的是,告訴孩子他如何才能挽回面子,改正錯誤,如何進行彌補,做得更好;然后再恢復你和孩子之間的連接,并告訴他你依然能夠看見他的閃光點,也依然信任他。
當他確信你能夠看到他的價值時,他自己也會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例如,請不要說,“你的房間亂得像豬圈”,你可以簡單地說,“你的房間該收拾收拾了”;請不要說,“別小氣,分享你的玩具”,而要試著說,“你的朋友貌似想和你交換玩具” 。
此外,你可能還需要改進行為方式。你要參與,而不是后退;你要把孩子拉近,而不是把他推遠;你要變得溫和,而不是強硬。這將幫助你的孩子積極參與改進,更容易與你建立連接,態(tài)度更加平和,你也更能觸及孩子的心。
你可以通過以下改進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形象:
◆表現出身體上的親密。
◆讓孩子知道你和他在一起很愉快。
◆使用鼓勵和肯定的詞匯。
◆讓孩子知道你很重視他的意見。
◆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的環(huán)境,讓孩子可以做自己。
◆通過家庭傳統(tǒng)與集體活動增強家庭紐帶,并讓孩子有歸屬感。
◆讓孩子主導游戲,你服從他的指揮。
◆幫助孩子找到一件他真心愛好的事情,讓他盡情去做。
◆鼓勵孩子適當表達感情。
◆讓孩子承擔一定的責任。
積極育兒的一個核心信念是向孩子表明,你的界限一旦設定,就是固定的、一致的、不可動搖的,這會讓你看起來有領導能力,并能讓你贏得孩子的尊重。
你還要表明你對孩子的愛也是固定的、一致的、不可動搖的,這將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強硬,所以從傳統(tǒng)育兒轉變?yōu)榉e極育兒的一個挑戰(zhàn)是,學習如何在保持溫柔的同時堅定我們的界限。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1223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0952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2545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6339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15832 人想測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