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接受到很多類似的問題:
大寶3歲多,總是不愿意和二寶分享玩具或者食物...
朋友帶娃來到家里,別人玩什么都不給,大人覺得很尷尬...
一兩歲娃玩自己的,吃自己的都還能理解,到了3、4歲反而輕易不讓玩伴碰,大人看到了覺得很無語,不知道怎么破...
01、有分享,也有物權
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沒?好像年齡都差不多,咋都是這些年齡段的娃有這些類似的問題?這是因為:3-5歲是娃的物權意識逐漸發(fā)展和發(fā)育的高峰。在這個問題的背后,有幾個概念需要我們先想想。
物權意識
也就是知道這是自己的東西,換個角度來說,我們作為成年人,也知道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不是所有的事情、物件、經(jīng)歷都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分享
分享是指一個人和其他人共同享用某種資源,也就是孩子和其他人分著享受、使用物件或者經(jīng)驗的過程。那這些可以一起享用的物品就有自己的物品、公共的物品資源。
如果孩子自己的物品,他又有清楚的概念,他們通常根據(jù)具體的物件的喜好程度、重要性和分享的對象等來決定是不是要和對方一起享用。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是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地被要求拿出來和不喜歡的人享用?又或者能不能不經(jīng)過我們的同意,就直接被交給其他人使用?
而對于公共的物品資源,根據(jù)分享物是否充足,分為高付出分享和低付出分享。高付出分享是指在分享物品時,現(xiàn)實情境會與個人的需要或利益發(fā)生沖突,如物品少而想得到物品的人數(shù)多;與之相反的是低付出分享,指分享物充足,孩子自己可以分得物品。
那我們也可以想象,物資充足的時候更容易做出分享的行為對不對?
02、尊重物權,引導分享
那么如何在尊重物權的前提下應對和引導3歲多寶寶的分享行為呢?
首先是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同時幫助他學習物品管理的能力。例如可以和大寶一起準備私人儲物箱,給箱子貼上標識,并且告訴大寶:以后他的東西都可以放在這里。如果放在公共區(qū)域的地方,那就是大家可以共用玩耍的地方。
其次是可以準備充足的物品,讓孩子幫助分配東西。例如客人來家里,孩子可以幫忙給每個人或者每個小朋友分大家喜歡吃的食物。
第三是對于公共的物件,學習尊重大家的使用權。學習等待、輪流。例如滑滑梯,有人在玩的時候,先等等,等前面的滑下去了,再輪到我們玩。
第四是創(chuàng)造和利用機會,幫助孩子體驗分享的樂趣。例如平時帶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玩,小伙伴主動給玩具或者食物給孩子,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哇,小伙伴給你吃的,你分享了他喜歡的糖,很滿足!小伙伴的玩具你也一起玩了,這樣你可以玩到不一樣的玩具!你也可以這樣試試看!
第五是處理成人的尷尬。很多時候,有很多家人都知道孩子的東西要尊重想法,但是面對親戚朋友的時候難免尷尬。這個時候不妨嘗試和另外一個小朋友說:你很想玩小寶的玩具,但是小寶還想玩,你可以先玩這個等一等。這樣來玩的小客人也學習尊重和合作,也處理好這些尷尬的時候。
需要避免的是,在孩子未準備好的時候,尤其是孩子因為保護物件而處于情緒狀態(tài)的時候直接把物件給到其他人。試想一下,這樣的經(jīng)歷如此反復的時候,孩子是否會信任大人?是會更加愿意共享還是偷偷地藏起來?
而在孩子嘗試分享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做的,是嘗試先讓他知道或者相信分享的物件是可以拿回來的,他的物品所有權是可以得到尊重和保護的。這樣經(jīng)驗多起來,孩子體驗到分享的樂趣,才會更多自發(fā)地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類似的沖突和需要。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3106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1063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8756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83287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21870 人想測
立即測試